“盐引?”朱由检没想到袁可立竟然是要盐引,这是什么情况?
孙承宗见朱由检有点纳闷,知道朱由检不太了解盐引的重要性,现在虽然盐税收不上来,可盐引却很值钱,只要拿到盐引,就相当于拿到银子。
所以孙承宗连忙给朱由检提示道;“陛下!有了盐引,天下的盐商自然会求到袁大人,那时就有很多的银子在袁大人的掌控之中,也可用盐引把粮饷送往东江镇。”
朱由检被孙承宗这么一提醒,这才知道自己竟然忽略了盐商的事情,扬州的盐商可是富甲天下,而袁可立手握盐引,其实就是捏住盐商的脖子,他们要是不配合运输粮饷,那么盐商也会损失很大。
弄明白这中间的关系,朱由检连忙点头回道;“袁爱卿你觉得多少合适,给朕报个数就行,朕一概准了。”
袁可立见朱由检如此大方,连忙谢道;“谢陛下!”
朱由检接着又问道;“爱卿还有什么要求,只管说。”
袁可立知道朱由检之所以这样,那是信任自己,所以他也不矫情,说道;“老臣还想要一些匠作坊的工匠,以便到了山东可以打造军械铠甲,还有,准许老臣在山东境内设卡,收税!”
先前朱由检听袁可立说工匠的事情,觉得没问题,可后面袁可立竟然提到设卡收税,就有点奇怪了,问道;“设卡收税?这是怎么回事?”
这时,孙承宗袁可立解释道;“袁大人的意思是东江镇要打仗,没有银子是不行的,所以袁大人在山东境内设卡,对过往的客商征收商税,用以东江镇的军费。”
朱由检听了,知道这个办法很老套,但是很管用,可是内阁那边不知道能不能通过,于是朱由检有点为难的说道;“朕这边是没有问题,可内阁那边,估计不好通过。”
朱由检说这话可不是瞎说,有些牵扯到天下商人的事情,在内阁那边真的不好通过,毕竟很多的官员都是半商半官。
这些官员明面上和商人没有关系,可家族的生意做遍天下,要收他们的税,用脚指头想,那也是千难万难,不好通过。
袁可立见朱由检这样说,知道朱由检也有难处,不过袁可立和东林人有些交情,并且有孙承宗支持,想要打通内阁,难度也不大。
所以袁可立说道;“老臣和内阁的几个官员还算不错,要是和他们商议一番,应该问题不太,毕竟这也是为大明着想,老臣以为他们应该是识大体的。”
朱由检听了袁可立这话,那里还不明白袁可立的意思,袁可立想通过孙承宗在东林中的地位,让他们同意山东收税,只要许以一些好处,是能通过的。
朱由检想到这里,觉得这次把袁可立叫出来,实在是太对了,袁可立的要求也不高,只是在山东境内收点商税,这应该是没问题的。
想到这里,朱由检点头说道;“既然爱卿有如此把握,朕也就没有问题了。”
说完袁可立提要求的事情之后,朱由检把目光投向孙承宗,说道;“孙爱卿把朕关于辽东战略的问题,给袁爱卿说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