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和官斗……”到此时,蔡其昌再无任何侥幸。他知道,粮食他是不能存了,粮行和性命之间,他只能选择一个。
想到此,蔡其昌在心中长叹一声,然后重新站起来,先向周堪庚行礼,然后再向赵敬之拱手,尴尬的说道:“京师无粮的百姓怕是十几万,五万石的粮米虽然可以解的那番话,当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目的在警醒周延儒。
现在看来,周延儒还算是知所进退。
心情只稍微轻松了那么几秒钟,然后忧虑就再一次爬上了朱慈烺的额头。
内阁首辅和江南士绅、商人们往来密切,面对京师的米价危机,毫无作为,也就是京惠粮商有自己这个坚强后盾,若没有,赵敬之再有善心和财富,也无法阻止京惠粮行在明后日的崩盘,继而影响整个京师的米价,令京师和京畿附近的米价飞涨。
官僚体系的不作为,并非是周延儒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官僚体系长期懒政,怠政的结果。只要没有火烧眉毛,只要没有杀到眼前,再大的危机,官僚们也都会假装看不见,等到事发又会相互推卸责任。从古至今,任何一个王朝发展到中后期,官僚体系都会发生这种在遭遇复杂内外部环境下,害怕担负责任,而出现的机能性瘫痪的现象。
朱慈烺现在是太子,而不是皇帝,即便明知道一些问题,也不能直接提出。
也因此,他才要警醒周延儒,而不是在御前呵斥周延儒。
朱慈烺要面对的敌人,可不止是建虏和流贼,频繁的天灾和已经运转不灵的官僚体系,同样也是他必须要面对的,唯有如此,天下才能渐渐恢复太平,百姓的生活才能渐渐安稳。
一路想着心事,朱慈烺返回太子府。</tent>
崇祯十五年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