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打海禁的主意(2 / 2)

大明咸鱼 天煌贵胄 2648 字 2019-12-18

朱瞻基撇了撇嘴,说道:“你琢磨个屁。禁海令那玩意原本就是因为倭寇才搞出来的。

现在倭国干仁后小松肯定老实了,回头你又要倒卖军械给南朝的熙成后龟山他们,再加上望海埚坑了一千多倭寇进去,哪儿还有什么禁海令?

再说了,就算是有,也没耽误了老百姓捕鱼啥的,百姓们顶着出海打鱼的名头跑去做生意,官府也不会强加干涉,你还琢磨这玩意干什么?”

杨少峰摇了摇头,说道:“不一样,大大的不一样。

有禁海令在,虽然说百姓出海打鱼没有问题,可是往倭国做生意却是不行的,官府不管归不管,可是一旦要管了,百姓的损失也就大了起来。

更重要的是,官府允许海上经商,百姓们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出海,官府不允许,百姓就会偷偷摸摸的打着各种旗号私下去干。

如果不信的话,你大可以往泉州之类的地方去走走瞧瞧,看看私下里的海商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朱瞻基正想开口,郑和却是点了点头,开口说道:“状元公说的不错。海上之海盗,十有八九都是些私商,而且这些人还不纳税,也没办法纳税。

可是,这些人能从海上弄到货物,也算是方便了民间的百姓,所以当地的官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太好直接将他们都给剿杀干净,往往都是将这部分的税折进他们的田产里面。

倘若放开了海禁,官府可以正大光明的收税,不交税的那些,也可以正大光明的去打击那些不交税的,对于国库来说,倒也是一件好事。”

徐景昌点了点头,说道:“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更关键的是,不拉上他们,这些文官三天两头的提什么祖宗成法之类的说辞,时间长了,这海禁就会越来越严,最终可以就是片帆不得下海。

所以咱们得拉上那些文官,分给他们一些好处,大家一起发财,不能让这些人拖了咱们的后腿。

只不过,咱们勋贵一脉跟那些穷酸们向来不怎么对付,而状元公虽然是文官出身,可是他在士林中的名声……,反正这事儿,还得拜托在殿下身上?”

大明咸鱼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