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成语守护者(2 / 2)

怎么说呢,秦谊的到来,必然会改变很多历史事件,甚至连华夏国的一些语言都可能改变,譬如说本来诞生在三国之中的许多成语,可能很多都会消失不见,就在看到刘璋之后,秦谊真得忍不住想要挽救一下中国的成语故事,于是安排了这么一场歌舞,就是准备抢救一下“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典故。

只是这么一套歌舞跳下来,不只是刘璋,就连刘璋身边的随员们,也没有历史上刘禅身边大臣们纷纷落泪的情况。反而有一些人看得津津有味。

想了一会儿秦谊大概明白了,历史上的刘禅自少年起便在蜀地生活了将近五十年,按理说他是应该对蜀地非常有感情的。至于当时刘禅身边的大臣们,要么是蜀地人,要么也是在蜀地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对蜀地也是有感情的,所以一看到蜀地歌舞,联想起葬在蜀地的先人,想到可能今生都无法返回蜀地,所以都淌下眼泪。

而现在的刘璋,他一共就在蜀地待了不到五年,他能对蜀地有多少感情,那还真不好说。

至于这次跟随刘璋迁移到雒阳的那些属下,像是和刘璋有姻亲关系的庞乂、吴懿,这部分人都是因为躲避战乱才来到的蜀地,比刘璋也没多在蜀地生活上多久。而且这伙人来到蜀地后,和蜀人也是有不少土客矛盾,更是形成东州人这么一个团体来对抗蜀人,这帮子人估计也不会对蜀地的歌舞有太多的感情。

看着这一幕,不禁让秦谊有些失望,如果这个样子的话,经典成语乐不思蜀恐怕就不存在了。

然后在酒足饭饱之际,秦谊非常不合时宜得问了那么一句:“安乐侯,颇思蜀否?”

只是秦谊这么一问,刘璋马上便变了脸色,可能是因为惊吓过度,颤颤巍巍得从座位上站起来,然后将头上的冠摘下,跪倒在秦谊面前:“臣父子之前行割据之事,对抗朝廷天兵,实乃不赦之罪!如何敢思念在蜀地的日子,只恨自己当时被权欲迷惑了双眼,未能及早投降!还请太尉责罚!”

说完之后刘璋更是在地上磕了几个头,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

看到刘璋这个反应,秦谊却是有点儿想抽自己的嘴巴——自己的嘴巴怎么这么贱呢,简直是在欺负老实人,赶紧也是起身拉起了刘璋:“季玉误会了,我是觉得蜀地初定,还想仰仗于你,真得没什么其他的意思!你不要多想!”

看着秦谊就差赌咒发誓了,刘璋也是终于放下心来,只是这场宴会的气氛却是再也回不到最初的氛围中来了。

——我是乐?不!思蜀的分界线——

谊与璋宴,为之作故蜀技,问璋曰:“颇思蜀否?”璋惶然不敢言,口称万死,谊解璋意,宴乐如初。——《季汉书·刘璋传》</tent>

三国之宜禄立志传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