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二点钟,真空度到达了预设的负009pa,王近之与李彪奇在值班室略作休息,早上十一点取样分析,水份已经合格。下午一点冷却到位,退料计量,收率比中试的结果低了二个百分点。
一般情况下,因为釜大,相对的操作损失比较小,大生产收率要略高于中试的,本次试生产收率偏低,原因很清楚,就是试生产的离心机大,漂洗控制难度要大于中试,结果是色泽比中试的更白但收率偏低了一些。
“反正液相指标超过了合格线很多,我们牺牲部分色泽来保证收率指标吧。”李彪奇向王近之请示。
“就这么办吧,减少漂洗的溶液量,提前退料。”两人指挥着工人这么操作。第二批料烘干出来了,产品色泽比第一批略深些,液相纯度百分之九十九点二,高于九十八点五的合格线,收率比中试的高出一点三个百分点。
面对着两份色泽不一的样品,合格还是不合格,赵定岳也不好下结论。质量标准上,规定的色泽指标是类白色,什么叫类白色?这个界限不怎么明显,无法准确下结论,拿老工艺的环合酯对比,一个是甲酯,一个是乙酯,相互之类也没什么可比性。
“我们把液相图谱全打出来,连同样品一起拿给吴总他们,由领导确定吧。”这也是中国色的工作特点之一,只要领导拍板,一切都好说话,见赵定岳为难的样子,王近之拉着他的手到了吴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