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滞留山村(2 / 2)

两人对视一眼,江熹微又瞥了一眼外面的人影,说:“是张营生。”

他之前被蛇咬了,所以现在走起路来都是一瘸一拐的。

两人悄然跟了出去,本来以为他这大半夜鬼鬼祟祟的是要去做什么大事,或许能帮两人找到藏着丹阳花的地方,但是没想到他也就是个好色徒,出来只是为了幽会罢了。

两人撑着伞在一片幽幽的竹林里你侬我侬,相互依偎亲热,还说想甜腻腻的情话,那画面确实没什么好看的,江熹微遂领着人打道回府了。

“刚才那个女的,你看了半天,认识?”刚回到屋内,江熹微便若无其事的问。

徐延亭摸着下巴笑了一下,坦白道:“之前收草药的时候见过,是个有夫之妇。”

“难怪张营生这么小心翼翼,原来是好人妻,怕被人发现啊。”

整个村子里家底最好的当然要属村长家,作为村长唯一的儿子,要在这里娶个妻妾也没什么,他不必这样遮遮掩掩,现在这一切就解释得通了。

这一场,雨竟然一直下了四天,等到雨好不容易停了的时候,下山的路又塌了一处,暂时是没法离开的,两人只能继续滞留,等村民把路修好或者找出其他可行的路。

“山下等着你们的这么久不见人,会不会担心你们?”村长问。

“应当没事,这几天下雨他们应该也都了解。”徐延亭不以为意,他这样一答,显得十分自信,村长也就没有再问什么。

两人觉得在屋子里一直闷着也不是个事,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出去看看,兴许能发现什么。

山里人表面看着都很朴实,雨后的小村子里竟然显出几分世外桃源的安宁感来,和普通的深山小村没什么分别。

路边有一群孩童在玩耍,边上有两几个大人在地里干活,江熹微缓了脚步,一个蒙着眼睛抓人的小女孩扑到了她腿边,笑着说抓到了。

于是江熹微停下脚步,带着一群小孩子去一边玩,本来还想从他们口中问出什么来,毕竟童言无忌,这比在大人嘴里套话容易多了。

但刚问了个开头,就有一个妇人过来寻人,小孩子四散了去,妇人满是戒备的看着江熹微,好像她有多可怕一样。

为了拉进关系,江熹微笑说:“我的孩子也差不多这么大,我在这里留了这么久,也怪想他的。”

妇人将她从头到尾打量一遍,好像也有那天张营生同样的疑惑,但是她没有问出声,只说:“孩子小,时刻需要大人陪着才行。”

江熹微点头,煞有介事的开始跟妇人谈起自己的孩子来,说那“孩子”如何如何调皮,又如何如何孝顺,让徐延亭错觉他们好像真的有这样一个孩子一样。

大概是有了共同话题,妇人对江熹微放松了些防备,和她聊得不错,又从孩子聊到了自家男人身上,说男人如何大大咧咧的,不管孩子,撒手交给她们忙前忙后的,两人越说越投机。

一边在江熹微口中“什么都做不好”的当事人徐延亭摸了摸鼻子,默默转开了视线,心想若是他们真的有孩子的话,他是决计不会如江熹微话里那样的。

他们的孩子,他当时会宠着疼着,不管是什么都会认真做好的。

当然这些也就是他想想而已,很快那边两人这个话题又过来,江熹微一脸意犹未尽,随意往地里望了一眼,自然而然的开口:“大姐你们这边年轻人真多,我们村那边稍微年轻点的都出去谋生活去了,村里只剩老人和孩子,一年到头出了过年很少有人回去的,庄稼也都少有人种的,还是你们这边好啊。”

这句话看似无心,徐延亭一听却眼神微闪,视线也跟着扫了一圈,发现周围确实都是年轻人在地里,寻常的山村可都不是如此的。

妇人道:“外头又挣不到什么钱,出去了也讨不到一口饭吃,还不如在这边把地种好,把孩子养好。”

说得豁达,其实谁都知道他们所有人都留在村里的原因,徐延亭适时说:“其实虽然这边虽然有些偏,但是从山里走出去后,最近的一个城镇那边有个不小的渡口,我们来的时候就看到不少年轻人在那边做活,因为货船多,所以他们招的人也很多,虽然有些累,但去那边上工工钱也不少。”

于是妇人支吾起来,含糊道:“那边太远了,再说家里的人始终是放心不下的,有老有小的,怎么舍得走。”

这理由太勉强了,实在是有些站不住脚,但那妇人的口风是很紧的,见话说到这份上之后也没心思再聊下去,自带着自己的孩子走了。

两人在村子里逛了一下午,经过江熹微的再次观察,发现这村里的人已经不能说是吃穿不愁,甚至可以说富足了。

这完全不符合这里落后的样子,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都没有一户人家出去找事做,却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反常得太明显了。

“之前我看到村长家里有几张十分不错的兽皮,看着就不便宜,当时我问柳氏,她说是打猎得来的。”江熹微回忆着说,“可是我看得出那些皮毛都有用熏香祛除味道防虫,这不像山里人的作风,他们一般最多用些寻常的粗陋草药驱虫,而且像那样一张完整漂亮的皮毛应该会卖掉补贴家用,差一些的才会留着自己用。”

“他们漏洞挺多的。”听完之后徐延亭点点头,又忍不住多看了江熹微两眼,她一时间有些莫名,徐延亭便笑,“本王发现王妃知道的东西真不少,好像不管是什么事情都能解释两分道理来,看来是本王捡到宝了。”

江熹微这些东西也不是凭空得来的,当年游学时她也是吃了不少苦的,得来不易,但未言之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