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主述是肩膀痛,胸痛,还出冷汗。
这情况很可能就是心梗。
救护车风驰电掣的开到目的地,患者已经在胡同口等着了。
车子一停好,急诊护士拎着个二十斤重的箱子跑得比医生还快。
“哪里不舒服?”芽芽搀扶着人便走边问。
患者家属帮忙要开口,芽芽摇摇头,示意患者,“能说话的话,你来说”
患者便闻了闻神,“吃晚饭的时候就感觉肩膀酸痛,十来分钟好多了,但临睡觉的时候又痛了起来,连带着胸口也痛了,现在浑身没有力气,冒冷汗”
他感觉自己要摔了,踉跄着想抓个稳定身型的东西。
急诊科的护工力气大,给人撅到救护车上。
量了血压, 90/40 hg,心率 48 次/分。
芽芽的第一感觉是下壁心梗。
下壁心梗通常累计窦房结和房室结,容易出现心动过缓;前壁心梗则往往出现心动过速。
“吱!-吱!-吱!……”心电图机开始走纸,肢体导联出来就验证了下壁心梗预判,下壁导联 st 明显抬高,
而且 p 波频率 80 次/分,有房室分离,这是典型的下壁心梗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她这边做好除颤的准备,患者忽然就抽抽了。
这种情况应该是出现了再灌注心律失常室颤。
车子往医院跑,芽芽跪在病床上给人胸外按压了一路,连接了除颤仪证明是室颤。
迅速给与电除颤恢复窦律。
但还是心率慢血压低。
这会开始纠正心率血压。
血压恢复到一定程度以后,予林格液 500l 快速输液,双抗嚼服,途中全程心电监护,并做好除颤准备。
二十来分钟的路程,患者反复出现室颤,反复的电除颤,按压抢救,哐哐电了七八次,下车的时候总算是稳定点了。
刚下车,患者就吐了一地。
护士忙得手都磕秃噜皮了也顾不上疼。
问诊的时候问人有没有高血压,患者媳妇很笃定说没有。
芽芽又问最近有没有吃什么药,患者媳妇想了想,“降压药”
芽芽:“......”
问了一通,发现这家人吃药吃得很是随心所欲啊。
其实从药名上就能看出很多端倪。
如果感冒药名称里含有:“麻”字,一般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会导致血压升高,那么高血压的患者就要慎重服用这仪类的感冒药。
如果感冒药里有“敏”“扑”“苯”之类的字,这一类药服用以后容易犯困。
药中含有“酚”字的,那如果有消化道溃疡就不建议长期吃,
可能会导致溃疡穿孔。
还有一些止咳药和感冒药中有“美”字,那有慢性支气管哮喘就不建议吃了。
同样的,再衍生到中药上,如果中药制剂上含‘解毒’两个字的,也不建议长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