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疑惑地抬起头,”敢问,何为两全之计?“他素知郭淮为人,诚如他说所,如果蜀汉真要出兵夹击,自己断无胜算。而如今郭淮选择此时前来相见,必定是有不同常理之处。
”联~汉~抗~吴!“郭淮一字一顿地说道。
虽然已有心里准备,不过听闻此言,王凌还是大吃一惊,”你说什么?联汉抗吴?伯济你把我当三岁孩童戏耍吗?”王凌越说越生气,”魏蜀两国是世仇,不久前才大战连连,怎么可能联合?再说吴国不是你们的盟友么,怎么反倒帮起敌人对抗盟友了?“
郭淮微微一笑,“阿兄如此聪颖,怎会不知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世间万事,不过是为了两个字。”
“哦?那倒要请教一下哪两个字了?”王凌一时好奇起来。
“利益!”郭淮笑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国家邦交亦为利往。看似不同寻常之理,其实皆因时利变。此前魏蜀交战,吴蜀联合,乃魏强二弱,时势所致;如今魏蜀联合,共抗东吴,也是为了一时之势。”
“此话怎么讲?”王凌直起了身子,急切地问道。
郭淮也坐直了身子,正色答道:“洛阳一战,魏国气数已......咳咳,魏国元气大伤,短期难以恢复。不过我大汉损伤也不小,如果此时出兵与东吴夹击魏国,诚然可以取胜,不过东吴取得扬州、荆州后,必然发兵北上与我争夺中原。而我军连连大战,急需休养生息,恐难是东吴锐士之敌,到头来中原地带尽为东吴所得,我们白白为东吴做了嫁衣,实非智者所为。”
王凌听了微微颔首,郭淮便继续说道:“所以说寿春绝不可失,一旦为东吴所得,大汉将提前面临与东吴的决战,这也是诸葛丞相不愿见到的。因此丞相授意我前来,告知阿兄,大汉绝不会趁机出兵夹击,请阿兄尽可无后顾之忧。丞相还吩咐,此时东吴与我仍是盟友,所以我们不便直接出兵相助阿兄,但如果阿兄有所差遣,我等也愿暗地里助一臂之力。这便是我所说两全之计,既可保全扬州百姓,也可保全阿兄威名不为孙权所辱。请阿兄明察!”
王凌听完不禁站了起来,他盯着郭淮看了一会,不禁转身背着手慢慢来回踱步。郭淮所言有理啊,如果不是这样,诸葛亮大可以出兵抢先一步攻击寿春。自己之前一直想不通蜀军为何在洛阳大胜后迟迟没有动作,大概就是这个缘故。以诸葛亮的才智,谋事深远,断不会坐视东吴取渔翁之利的。这么看来,自己大概只需专心对付东吴一路即可......不过,这如果又是诸葛亮的圈套呢,想趁我不备,偷袭抢先拿下寿春,也不可不防呀。
“感谢伯济的美意,也替我回谢诸葛丞相,此间厉害,还请容我三思。”良久,王凌缓缓地说道。
郭淮见王凌已有心动,也知不可强求过急,于是躬身一拜,“就依阿兄,阿兄如有差遣,我必定从命。就此别过!”说完便缓缓后退,转身离开酒楼。
王凌望着郭淮远去的背影,叹息一声,左右张望了一眼,也转身走出酒楼,踏上马车,打道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