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似乎也可以说明美军作战的一个优点……美国佬打仗更讲究科学和实验。
就比如他们在塔拉瓦进行的一场并不满意的惨胜,他们就会这其中寻找问题,甚至还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重建一个类似的小岛进行轰炸实验。(注:这个小岛是夏威夷的卡胡拉瓦岛)
可以想像的是,接着他们就会从这些实验中找到他们轰炸失败的原因,并用最短的时间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总的来看,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犯了很多错,比如在航母大战,再比如瓜岛,尤其是塔拉瓦的战斗……但美国海军都能很好的总结这些战斗的经验,并尽量避免错误再一次在战斗中生。
也正是在塔拉瓦战斗之后,美国就进一步加强了登6部队的火力,在登6作战中使用了水6两用坦克;同样也正是在塔拉瓦战斗之后,美国海军6战队才刚始使用时潜水员(蛙人)侦察水文甚至登6侦察。
正因为如此,尼米兹才说:“即使不在塔拉瓦岛取得上述经验,也不免要用同样的甚至更大的代价,在其他地方去获取。”
这意思就是在塔拉瓦付出的惨重代价是值得的,如果没有这一仗,美国海军在其它地方可能还会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因此,塔拉瓦岛战斗就被美国海军战史学家形象地誉为“胜利的摇篮”。
当然,此时的情况就有些不同了。
二十几分钟后,希金斯登6艇就载着第二批远征军战士到达指定海域。
这时同乡人不由松了一口气,并小声的出了朝比托岛靠近的信号,于是第二批战士也纷纷跳下船与第一批战士汇合,然后朝比托岛的方向游去。
之所以要武装泅渡而不是乘着希金斯船靠近比托岛,是因为担心希金斯船的马达声会惊动日军,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所以远征军没有使用lvt登6车,虽然登6车拥有比希金斯船更强的火力也有更厚的装甲,但它m3坦克的传动装置显然会给远征军造成很大的麻烦。
虽然在黑暗中完全看不见比托岛,但同乡人及远征军战士都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那方向有隆隆的炮声,还有炮弹爆炸时所产生的亮光,那就像是一个个航标灯,指引着战士们前进。
没过多久,战士们就无声无息的泅渡到了比托岛岛礁。
一支部队,尤其还是一支上千人的部队,在黑暗中是很难指挥的,因为各部队都不知道友军甚至自己的部下在什么方位,又不能高声喊叫,于是也就无法协同。
但对此远征军却早有准备……类似这样的夜战,他们早就在训练中不知道演练过多少回了。
先登6的是各部队派出的小分队,人数大慨只有一个班。
这么做目的,一方面是在尽可能不惊动敌人的情况下侦察,另一方面则是为大部队登6提供必要的掩护。
接着在这支小分队出信号后,大部队跟着一批批的登6岸礁,上岸后他们先做的事就是在小分队的掩护下打开雨布取出装备将自己武装起来。
这时连级战斗单位都会以步话机与上峰联系并命令部下做好战斗准备。
“一连准备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