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欲访贤良(2 / 2)

大宋风流王 千重草 2308 字 9个月前

招募弓箭手,屯田工作已经成规模了。从之前的煕州,发展到金城、再到邈川城、青唐城,如今的湟州、鄯州。屯田总计超过了十万亩!招募的吐蕃人也有好几万了。

除了开荒种田,杨文广还让吐蕃人设立专门的牧场,蓄养良种马,供给宋军使用。文广如今已经有了两千精骑兵。

欧阳修回京之后,步步高升,如今已经是翰林学士了,等于是皇帝心腹、候选宰相了。

范仲淹、欧阳修相继回京,杨文广身边都是一群武将。一个个舞刀弄枪、上马厮杀在行,写诗作赋、制定政策,却都是门外汉。

杨文广深深地感到了身边缺少一个大文豪的难处,很多事情他都得亲自办。连和女人们谈情说爱、春花秋月的时间都很难有。

当年刘备为了请出诸葛亮,三顾茅庐。曹操身边也有一大堆的谋士。我呢,身旁左右都是光头王、朱老五这样的大老粗!就连慕容姐妹也回京了,我上哪儿找几位诸葛亮、郭嘉这样的名士高人呢?

随着实力的增强,杨文广对于高级谋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宋朝按理说是名士如云,不缺这样人才的。但杨文广一直待在西北,没机会接触这样的能人。

当初在京城他结识的王安石、包拯,都在朝廷里混的风生水起,官越做越大。人家也不可能跑到西北给他当高参。

像这样的事情,范小四也打听不出来。杨文广只有写信进京城,问范仲淹、包拯、欧阳修。问这些人知不知道天下还有哪些有名的文人儒生,没有进朝廷做官的?

杨文广相信,什么人有什么样的圈子。欧阳、老范、老包都是读书人,他们肯定有这方面的资源。两个月之后,还真有消息了。欧阳修、范仲淹在回信中,都提到了一个人名,眉山苏洵。

据说这位苏洵,家庭条件好。年轻的时候好到处游玩,一直到二十多岁了才突然开窍发奋读书。但是,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

前几年,苏洵送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进京参加科举,他的两个儿子同时高中上榜!

欧阳修、范仲淹都对苏洵十分赞赏。认为这人聪明、学问高,是有大才之人。考不上进士,那是他运气不好。两个儿子可都是他教出来的,俩人能高中进士,就证明了苏洵的学问之高。

并且,苏洵写的几本书,在京城的文人士子当中传阅,好评度极高。

欧阳修在信上说,既然苏洵不是科举考试的材料,不如让他到你的军队中一展才华。也不会让他这样的高人,一辈子被埋没了。

不过呢,苏洵这人有点儿骄傲。他在京城逗留期间,皇帝听说了他的名气,曾经打算亲自出几道题目考考他。这是多难得的机会呀!苏洵却借口有病,没去!

皇帝亲自给机会面试都能借口不去,这是有点儿骄傲吗?杨文广觉得匪夷所思。苏洵这不叫骄傲,这叫狂的没边了!这种人,他能跟我做军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