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华说:“眼下呢,先把皇上交代的两件事办好,确定了梁山下一步的动作和目标之后,我们再做计议。至于呼延灼,梁山没有抓到他,肯定他没有死。如果他死了,那,梁山贼寇杀死了朝廷的主帅,他们还不得大肆宣传?既然他们没有宣传,并且都宣称呼延灼不知所踪,那就说明呼延灼还活着,只是逃离了现场。至于去了哪里,很好办。”
杨光华心想,我的皇城司,很快就能找到他。蔡京这时候心神已经安定下来,也说道,“太师说的是,咱们先抓紧把皇上要求的这两件事做好。另外呢,太尉啊,你需要马上从全国调集至少一万多军人,调到京师来训练,从现有的教官中选拔出优秀的负责训练。下一步啊,跟梁山军也好,浙江方腊也好,还有河北安徽的那两个人,恐怕都得要朝廷调兵去攻打,不然仅靠地方?朝廷的军队都打不了,地方如何能对付得了啊?”
高俅点着头说:“下官知道了。”
其实这一次高俅是最害怕的。他不但是三军统帅,调兵遣将是他的本职,而且征讨梁山贼寇的第一战所选派的主帅,是他推荐给皇上的,并且皇上下了很大的本,尤其是那匹踏雪乌骓马,那可是顶级的好马。皇上如此爱马,别人不知道,但高俅是清楚的,竟然把最好的踏雪乌骓马送给呼延灼,可见对呼延灼的期望有多高,对尽快剿灭梁山贼寇的愿望多么的迫切,可呼延灼却打了这样的一仗,给了皇上一个这样的回报,这不是用鞭子抽他高俅的背、用巴掌打他高俅的脸吗?不过,幸好皇上不知是没有转过弯儿呢,还是没有悟过来,反正是没有在这事上追究高俅的责任。
其实高俅对今天的徽宗,已经全然不像当年那样了解了。他并不知道,皇上对他的感情依然很深,依然视他为自己最知己最可信任的小伙计,因此皇上自然不会真正追究他这么大的责任,对他推荐呼延灼一事也闭口不提。只不过,无限忠于皇上的人和令皇上喜爱的臣子太多,皇上不可能像当年那样只对他高俅格外关心和特殊照顾。
最后,杨光华说,“皇上交代的第一项任务,由我和宰相负责;但是第二项,太尉你要参与,尽快的找到呼延灼。你选派一支御林军精锐小部队,与皇城司配合,立即去找寻。”
经过周密的侦察和了解,朝廷很快就摸清了梁山的情况。据皇城司的情报,梁山贼寇的目标,就是替天行道;短时间内并没有什么行动方向。他们大讲忠义,喊出来的口号,就是要杀尽朝廷的贪官,替天行道;但是从来没有提到对皇上如何如何,对大宋江山如何如何。这一点,三人向徽宗汇报后,徽宗是非常踏实的,也很高兴。他觉得,毕竟还是大宋王朝的威势在那里。
呼延灼的下落,很快也查明了。呼延灼从梁山战败,还丢了踏雪乌骓马,只得跑到青州,投奔有过一面之交的慕容知府,想让慕容知府帮他向朝廷去奏明情况,给他求情,让他重新回到朝廷。慕容知府却提出要求,只要他帮自己剿灭了青州附近二龙山、桃花山和清风山上的强盗,就向朝廷报奏给他免罪。呼延灼先后跟这三座山上的强盗们打了几仗,每战必胜,可后来三山首领搬来梁山大军支援,呼延灼中了梁山贼寇的奸计,战败被俘,背叛朝廷,归顺了梁山。
此消息在京城一传开,无异于打了朝廷一记响亮的耳光,徽宗对此也是极其愤慨。这时候他才找到高俅,狠狠的训斥了一顿,恨不得上去打他几个耳光。徽宗喝斥道,“这就是你这个太尉,三军统帅推荐的大将?想想你当初是怎么说的?朕怎么能轻信了你!朕怎么怎么就没长好眼睛!”
可发完火,徽宗想来想去,觉得高俅毕竟是一直跟随自己、跟自己最亲、关系最铁的人啊,如果连最亲、关系最铁的人,都容不下了,那自己这个皇上岂不是太冷血呢?岂不会弄个众叛亲离的下场?即便是皇帝,真要到了那地步,也不好受呀!再说,胜败兵家常事,若因一次战败,就惩处最高统帅,谁还敢做这个统帅,总不能皇上亲自上阵吧?这么一想,口气就软了一些,说:“唉,你呀,回去吧,回去闭门思过三天,写一份悔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