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稳步发展之缺粮问题(1 / 2)

“默契”已经达成,日常破袭及缴获工作也已经走上正轨,张云心中也放下了一个心思。

目前他的一纵、二纵仍然被忻口防线牵制在忻州以及太原北侧的阳曲县附近。

虽然因为已经达成默契,两个纵队目前可以释放出部分兵力机动作战,但为了避免冈村宁次耍花枪,两个纵队部队仍然保持警戒,难以轻易移动。

相比之下,唯有李云龙的三纵可以机动作战,也是目前张云手中最大的一支机动作战力量。

不过,在三纵完成例行破袭之后,目前三个纵队都没有紧迫的作战任务,正是部队练兵的大好时机,因此张云安排各个纵队趁机开展了兵力补充和整训工作。

前文说过,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张云再一次扩大了各团编制,目前各团兵力已经达到了8000余人,炮团更是达到了1.8万人。

此前因为作战频繁,很多部队其实都并未满编,尚需要新兵补充,且已经编入的新兵相比老兵也差距明显,对部队战斗力有所影响。

因此,趁着这段平稳时光,张云命令各个部队继续开展大整训、大练兵活动,以老带新的方式,尽快带动新兵成长。同时张云也没忘了开展军官培训班,由军分区提供教材和范例,各纵队自已开展对基层军官的短期培训,以提升底层军官的业务能力。

与此同时,张云也命令新兵教导团再次开展招兵和新兵训练工作,以为部队后续作战补充提供足够的优秀兵员。

…………

1941年的年中,八路军招兵并不困难,甚至可以用简单来形容。

因为,华北大旱已经露出了苗头,展现出来它的恐怖威力。

抗战期间的中国,多灾多难。

日寇的侵略,致使山河破碎,黎民百姓流离失所。而国民政府为了阻挡日军,当初开花园口决堤,造成黄河下游地区黄土泛滥,土地出现退化,产粮能力下跌。常年的战争,又严重破坏了国内本就不多的水利和农业设施,使得国内农业抗旱抗灾能力大幅度减弱。

偏偏,老天爷并不作美,反而是天灾不断。

从1940年开始,整个中国南北都有明显的旱灾迹象,先是1940年陕西22县以及河南北部少雨干旱,已经造成大范围粮食减产。而晋察冀根据地的冀中地区,1941年今春以来,干旱少雨,夏粮收成同比降低三成。

虽然由于八路军部队挡住了鬼子对根据地的搜刮,抗日政府也努力组织救灾,百姓的日子比历史上好上很多,并未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但人力其实在自然灾害面前十分无力,缺粮一直成为困扰华北地区的问题。

而且,问题还会越来越大。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冀中地区众多的老百姓限于土地资源匮乏,粮食产量有限,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鼓励家中已成年的孩子投身八路军队伍或者八路军工厂,以求能有一口饭吃,降低家里的粮食压力。

然而,与此同时,晋察冀军区也清楚地意识到粮食短缺这一棘手问题,并开始着手研究解决方案。他们反而考虑要精兵简政,通过裁减军队和干部数量来减轻根据地政府及部队所承受的粮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