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官场暗局 034(2 / 2)

就在这时,华长利眼角余光瞥见,老人的眼眶悄然蓄满了泪水,那泪水在晨光中闪烁,仿佛藏着无尽的故事。他心里一紧,瞬间意识到,老人或许已阔别家乡许久。但之前老人说起回家,语气平淡,实在让人难以联想到他竟已多年未归。

华长利轻声问道:“老人家,您是看到家乡,心里伤感了吧?是不是很久没回来了?”老人长叹一口气,声音微微颤抖:“不瞒你说,我已经15年没回来了。15年前那次,是我最后一次踏上这片土地。这15年,变化太大了,有些事,不提也罢。走,陪我去老房子看看。”

华长利望着老人的背影,心中的好奇愈发浓烈。他愈发笃定,这位老人绝非普通村民,举手投足间的沉稳,谈及过往时的感慨,都透露着别样的经历。从种种迹象来看,眼前这位老人说不定曾是县里的老干部,背后一定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他暗自期待,能在接下来的相处中,慢慢揭开老人神秘的面纱。 二人并肩,缓缓穿过半条村子,眼前豁然出现一条清澈的小河。河水潺潺流淌,欢快地奔腾着,溅起的水花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仿佛无数灵动的精灵在水面跳跃嬉戏。

老人的脚步猛地停住,目光直直地望向河对岸。那里,一座高墙大院静静矗立,院墙内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别致小楼。在乡下,偶尔也能见到有钱人家建造这样的小楼,可眼前这座,无论是建筑的选材、雕花的工艺,还是整体的设计布局,都彰显着非凡的造价与不凡的品味,不难看出,这座宅子的主人必定财力雄厚、实力非凡。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整座建筑却透着一股难以掩饰的破败气息。墙壁上爬满了斑驳的青苔,围墙外面杂草丛生,肆意生长的青草几乎要将整个院子淹没,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寂寥。这里,自建成后或许就从未迎来过常住的主人,这种现象在乡下虽不常见,但也并非没有。

华长利见状,心中满是疑惑,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老人家,您这是到家了吗?”老人的眼角瞬间滑落两行清泪,声音哽咽:“到家了,到家了,这就是我的家啊。”说着,他大步朝着院门走去,一边走一边在身上摸索着,像是在寻找开门的钥匙。可片刻之后,他的动作突然僵住,脸上满是懊恼与失落:“完蛋了,完蛋了,我真是老糊涂了,成废物了!我明明带着钥匙,怎么就找不到了呢!”

华长利赶忙走上前,关切地询问:“老人家,看来您不常住在这里,那您到底住在哪里呀?”老人的神情瞬间黯淡下来,一改刚见面时的和蔼与欣喜,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悲伤与落寞:“我住在哪里已经不重要了,我就是想回来看看。年轻的时候,我从这里走出去,想着年纪大了,一定要在这里盖一座楼,落叶归根。可如今楼建好了,我却一天都没能住进来。”

稍作停顿,老人又急切地说:“你看这门,打不开了可怎么办?”华长利思索片刻,说道:“老人家,您要是真想把门打开,我倒是有办法。”老人长叹一声,目光中透着决绝:“以后会怎样,我也不知道了。我今天来,就是想把最后的事情做个了断。也罢,不管用什么办法,你帮我把这门打开吧。” 说罢,老人静静地站在院门前,望着那扇紧闭的大门,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有对过去的怀念,有对当下的无奈,更有对未来未知的迷茫 ,仿佛这座小院,承载着他一生的悲欢离合。

华长利在四周仔细搜寻,终于觅得一个稍大点的石头,掂量了下重量,又寻了个带尖的石头,紧紧攥在手里,大步流星地来到大门前。

一旁的老人家目睹华长利这番举动,满脸疑惑,忍不住开口问道:“小伙子,就凭你拿着这两个石头,就能把这锁砸开?”华长利嘴角上扬,露出自信的笑容,说道:“大爷,我打小就在这石潭长大,爬山上树、摆弄这些锁具可都是常事,干这些差事对我来说,还是没问题的吧,您就放心瞧好吧。”

说罢,华长利便摆好架势,双手紧握石头,对着铁锁“邦邦邦邦”地砸了起来。一下又一下,伴随着清脆的撞击声,火星四溅。砸了几十下后,只听“砰噔”一声,那看似坚固的铁锁竟真的开了。

老人家先是一愣,随即露出一丝苦笑,感慨道:“别说,你小子还真是个干活的料,可我瞧你这气质,又不太像干粗活的人呢。”

华长利听了老人的话,微微叹了口气,解释道:“大爷,我小的时候,几乎天天都在这周围干活,爬树、除草、摆弄各种物件,什么都干。可上了高中之后就没再干过这些粗活了,高中三年,接着又是大学四年,毕业之后又在政府部门工作了一年,算起来,前后也将近十年时间了。这十年,让我和那些一直在打工的人不太一样了。”

老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进去吧。”

随着一声“吱呀”,门缓缓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疯长的杂草。华长利在院子里四处寻找,竟然幸运地找到了一把镰刀。

他毫不犹豫地脱掉外衣,只穿着一件单衣,便干劲十足地挥舞起镰刀。

“刷刷刷刷”,镰刀在他手中快速舞动,只见杂草纷纷倒下。

连续干了半个多小时,那些杂草就被清理得差不多了。老人看着华长利干活如此利索,可他浑身上下又透着年轻干部的气质,不禁摇着头感慨:“你小子,让人看上去还真是像那么回事。”老人抬手轻轻一推,那扇没上锁的小楼门缓缓晃动,“吱呀”一声被推开。华长利抬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硕大的客厅,可如今这里一片狼藉,厚厚的灰尘肆意弥漫,每一寸角落都被岁月蒙上了陈旧的色彩。

见状,华长利不假思索,赶忙开口:“老人家,您先稍等会儿,我这就把客厅打扫出来,好让您能舒服地休息。”

话还没落音,他就迅速挽起袖子,风风火火地干起来。

好在屋内清洁工具一应俱全,他从沙发到柜子,仔仔细细地擦拭、清扫,不放过任何一处角落。一番忙碌后,客厅渐渐有了清爽的模样。

华长利直起腰,笑着对老人说:“老人家,您可以休息啦。”

老人在各个房间踱步,楼上的小房间,他伫立许久,似乎陷入了回忆。下楼后,老人目光真挚地对华长利说:“咱爷俩也算有缘,村头有个小饭店,咱俩去那儿,点些酒菜,好好唠唠。”

华长利应下,快步来到小卖部,精心挑选了几样简单吃食,还特意选了店里最好的牡丹江大曲,拎着满满当当的东西,匆匆返回。

老人坐在桌前,面对满桌的酒菜,却并未动筷,只是缓缓拿起华长利倒好的半杯酒,目光平静地望向华长利,开口说道:“小伙子,我姓何,叫何显发,我寻思着你或许听说过我这名字。”

华长利听闻,眉头紧锁,陷入了极尽全力的回忆之中。这个名字,确实有印象,好似与县里某位领导有关,可那记忆太过久远,一时难以确切捕捉。

老人见状,微微仰头,陷入回忆,接着说道:“二十年前,我从绥阳县委书记的位子上退了下来。想当年,我年轻的时候在一家工厂搞机械加工,所以退下来后,就靠着这手艺开了一家自己的工厂,专门给油田提供钻采配件。那几年,工厂办得热火朝天,每年的效益都相当不错。干了两年,我就回到村里,盖起了这座小楼,本想着再打拼几年,就来这儿安安稳稳养老,唉,可人生真是世事难料啊 ,变数太多了……”华长利的脑海瞬间被记忆填满,这才恍然大悟,绥阳县早年确实有位姓何的县委书记,没想到眼前这位看似平凡的老人,竟有着这般履历。他眼中闪过一丝激动,刚要开口热络地表达自己的崇敬与感慨,何显发却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他先别出声。

何显发的目光黯淡下去,声音也不自觉地低沉,缓缓说道:“在我70岁那年,命运给了我沉重一击,老伴遭遇车祸,当场就没了。那些日子,天都是灰暗的,我感觉整个人都没了支撑。好在有儿子陪着我,熬过了那段最难捱的时光。那时我也无心再经营工厂,就把开的那个工厂转让了出去,倒是得了一大笔钱。这笔钱,按道理自然是我儿子的。那时他还没成家,虽说年纪不小,可对象还没着落,我这心里也一直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