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那不是一座奈何桥(2 / 2)

他没有将这里的强者当做一回事,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头顶上方。

“这座桥?”

“就是奈何桥吗?”

“老天爷,这就是,我回家的路?”

罗峰被震撼到了,因为上方那座密布无数恐怖纹路的桥梁,真的太像了。

奈何桥,罗峰前世中,民间神话观念中是送人转世投胎必经的地点,在奈何桥边会有一名称作孟婆的年长女性神只,给予每个鬼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

关于奈何桥,存在两种流行的说法,一说因地府有河名为奈河,一说因为汉语中"无可奈何"之意,刚好对应了人在转世投胎时对自己生前愿望的遗憾和无奈。

《宣室志》第四卷对此有所记载:"行十余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

因河上有桥,故名"奈河桥"。

桥险窄光滑,有日游神、夜游神日夜把守。

桥下血河里虫蛇满布,波涛翻滚,腥风扑面。恶人鬼魂堕入河中。

就好似《西游记》第十回中的描写:"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

不由让人想到阴间奈河的恐怖。

《西游记》第十回:判官道:陛下,那叫做奈何桥。若到阳间,切须传记

在民间传说中:人死亡后魂都要过奈河桥,善者有神明或佛护佑顺利过桥,恶者被打入血河池受罪。《酆都宗教习俗调查》一书对此有过详细的描写:"……桥分三层(或三座),善人的鬼魂可以安全通过上层的

桥,善恶兼半者过中间的桥,恶人的鬼魂过下层的桥,多被鬼拦往桥下的污浊的波涛中,被铜蛇铁狗狂咬。每年香会时,香客争以纸钱或铜板掷入池内,并以炒米撒入池中,以为可以施给饿鬼。

许多老年香客,喜欢从上走过,以为走过此桥,死后可以免去过奈河桥之苦。"

由此可见,一些善男信女到桥前烧香化纸,施舍钱物的虔诚,只求死后神明或佛能护佑过奈河桥

罗峰睁大眼睛,想要看清楚头顶上这座桥的一切,甚至是那每一个符号,每一个乱纹,每一道壁画,或者是每一块砖石等等。

他懂得一些阴域世界的“暗语言”。

罗峰看了很久很久。

最后又暗中叹了口气,并没有找到他需要的东西。

按照传说。

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名曰孟婆的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河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杯忘川河水煮,"今生有缘无份"又何必强求

此桥为界,开始新的一个轮回。

青石桥面,五格台阶,桥西为女,桥东为男,左阴右阳。"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千年的回眸,百年的约定。也许这一世的夫妻情缘,开始于斯,恩断于此。

奈何桥下几千丈,云雾缠绕,等待来生是什么道,谁也不知。来生的约定,只是此生的一种后续,喝过了孟婆汤,已经把所有忘却,来生的相见,只是一种重新的开始。

奈何桥,奈何前世的离别,奈何今

生的相见,无奈来世的重逢。

"孟婆汤"是一个古老传说,这在澜子家一本古书上记载着。在那个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尘往事的孟婆汤。

所以,走在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也是这座连接各世轮回的桥命名为奈何桥的原因。

可是现在呢?

罗峰在这古老的桥梁上。

看不到孟婆,看不到转生符号,也感应不到任何一丝自己前世故乡的气息。

“应该不是这里。”罗峰很失望。

当然。

他不是一无所获,毕竟这座桥,与自己前世看到过的奈何桥图画,及其相似。

哪怕这座桥,无法回家。

或许在另外一个地方,存在着呢?

对于突然出现的罗峰,现场其他人有些异样,可是也没有当回事。

强大的,瞒不过槐神大人。

弱小的,铁定不可能躲过重重守卫。

罗峰的目标,也不是要杀死这里的阴域秘境生物,他没啥兴趣。

随后,罗峰又将目光扫视周围。

在桥梁之下,的确有一条河流,漂浮空中,看起来更像是一道瀑布。

往生河,猩红血色,据传漂浮无尽枯骨。

而这里的河,流光四溢,更像是一条穿梭于天地的神仙河,蕴藏着无尽生机。

“诶,看来想要回到我前世的故乡,不知还有多么遥远的路途啊?”

罗峰表情落寞,好像一个离家多年的孤苦游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