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 华夏赢学(一)(2 / 2)

高颍调解了纠纷,喝令妄图趁着汉军占据占德城的混乱时期赖账的波斯小贵族补偿天竺珠宝商人,为表感谢,天竺商人请高颍喝酒,两个人就此混得熟了。

虽然朝廷已经规定,身毒、天竺、信德、印度等诸多翻译后的地名统一定为印度,但高颍还是习惯地称呼为天竺。

高颍听说过有关天竺的许多传闻,便向这位名叫本塞里的天竺商人打听所谓的“种姓制度”。

本塞里自称来自天竺西南的孟巴德维城,那里现在属于希尔哈拉王国,是靠近大洋的一个由诸多岛屿组成的繁华城市。

本塞里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天竺人,而是两百多年前被迫从波斯逃离南下的,所以他属于居住在天竺的波斯人。

这句话被他反复强调,高颍本不以为然,但随着本塞里对天竺的诸多种姓详细介绍了一番之后,高颍突然明白,这家伙为何要反复强调自己不是天竺人而是波斯人了。

因为被本塞里称为“瓦尔纳”的种姓制度,实在太荒谬了,人居然会因为肤色、从事的职业、姓氏、血缘等诸多复杂的原因,而被区分为四大种姓,也就是四等人,最下面还有“达利特”这个“不可接触者”的庞大群体。

高颍并不知道皇帝交给楚国公的任务是从西域打通前往印度的道路,他纯粹是出于文人的好奇而已。

于是高颍主动邀请本塞里饮酒,想要听一听他讲述更多与天竺有关的事情。但一时高兴而喝大了的本塞里说了一席话,让高颍既愤怒又觉得不可理喻。

本塞里认为,哪怕你们汉人击败了突厥人,但你们曾经败给大食人,所以大食人是不可战胜的,永远是高于汉人的。

而我们波斯人,曾经与大食人打得有来有回,所以波斯人与大食人是同等的对手,也就同样高于汉人。

他举了一个更简单易懂的例子,就好比高颍让汉军中的火头军厨师做的这顿饭菜,固然美味而且干净,但就是不洁。

为什么不洁呢?因为汉人都是异教徒,所以汉人生来就是站在恶魔那一边,恶魔自然是不洁的。

这顿饭以高颍召来两个乃蛮人,将本塞里痛打了一顿丢出城外而告终。

儒生高颍以为,他虽然是占德城的统治者之一,但他愿意与本塞里折节相交,对方虽然是蛮夷,但起码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但现在这个不可理喻的蠢货居然说,汉人不如波斯人和大食人,原因竟是如此的可笑,他实在想不通。

高颍决定搞明白本塞里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源,于是找来各种波斯、大食、天竺书籍研读,并根据他个人的理解,写下了一篇名为《西域蛮夷论》的雄文。

这篇文章送到了岳飞那里,岳飞看不懂,李若虚也看不懂,但李若虚认为,可以传回京师,让中原的读书人读一读,辩一辩,总归是好事情。

当这篇文章辗转送到了王伦案头后,王伦仔细阅读了数遍,将之认定为批判“婆罗门赢学”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