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阔并不是汉人,而是勿吉人,他本名叫阔阔台,没有姓氏,这个姓氏还是定居下来后,由巡逻军法官给他取的。
因为从达剌乖部分离出来的勿吉人,他们族中故老口口相传,乃是被大魏国征服后,从鄂尔浑河被迁徙到漠南的。
云中府的官员们便检索史书,很快就找到了对应的记载。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北伐柔然,迁高车六种入漠南至阴山,孝文帝元宏时征发四镇敕勒兵攻打南朝齐,大约调动的就是这一支小部落的祖先们。
经过官方确认,这一支勿吉人便被认定为南迁的高车六种之一的袁纥部,也就是隋唐时期的韦纥、回纥、回鹘,属于曾经的回鹘汗国在草原的残存小部落。
于是这个小部落就有了统一的汉姓为袁氏,阔阔台也被改名为袁阔,并记录在官府民册上了。
“巡检,朝廷是要俺去哪里?”袁阔兴奋不已,丢下了木草叉,就要去帐篷烧茶水招待,但巡法官摆了摆手,拍了拍马背上悬挂着水葫芦,表示自己带了清水。
他笑着说:“可是要恭喜你了,朝廷要征调你前去西域戍守,三年后便回家!”
袁阔一家人顿时欢呼了起来,这下子他们家可就要发达了!
汉军制度,凡戍守边疆者,三年一轮换,执行得相当严格。在岳飞、韩世忠相继杀入西域后,此前安西都护府主要抽调部分漠北牧民,北庭都护府则抽调漠南青壮。
但从前年开始,第二批轮番戍守就不再这么区分了,而是由兵部行文,各都督府集中之后,先送到居延府一带粗训三个月,然后前往西域。
西域毕竟汉人太少,万里戍边,将士难免思念家乡,故而朝廷规定了严格的轮换制度,而且一旦被挑中前往西域,军饷相较于内地都督府兵更高一些,而且逢战事的战利品分配也更多。
勿吉部此前就有大约七八个青壮被抽调前往北庭都护府,官府送来的战利品赏赐,包括粗布、丝绸、糖、烈酒、铁锅、陶瓷器具以及牛羊等,可以说戍边三年,只要能活着回来,基本上就成为漠南的小富之家了。
王伦说的“与万民共天下”,从来不是一句空话,朝廷重返西域,得了商贸税收之利,前往西域的将士们同样也受益。
这一次勿吉部被选中了四名青壮,等巡法官离去后,袁阔等四人凑在一起商议后,便举办了一次篝火晚会庆祝一番。
虽说此次一去三年,但作为家中老三儿子,袁阔觉得,自己一定会活着回来,而且要满载而归,迎娶他中意的那个姑娘的!
热闹的篝火晚会结束后,袁阔兴奋地坐在帐外磨刀,那是他被挑选为民兵后, 因为表现出色,获得的女真人打造的短刃为奖励。
该死的西域胡狗,你袁爷爷我来啦!袁阔激动地畅想着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