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水家王朝统治之下,百姓们可谓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活苦不堪言。沉重的赋税如千斤重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而频繁的天灾更是雪上加霜,使得田野荒芜,颗粒无收。饥饿与贫困如同瘟疫一般蔓延开来,吞噬着人们生存的希望。
走投无路的农民们为了能够继续活下去,纷纷揭竿而起,各地起义此起彼伏,犹如燎原之火迅速燃烧起来。就在这风起云涌之际,李大成挺身而出,他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无畏的勇气,率领着起义大军一路攻城掠地。最终,他们成功地攻破了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的京都。
随着京都中的新皇绝望地自缢于煤山之上,水家王朝也随之土崩瓦解。然而,当清军入关之后,辫子军深知要想稳固政权,必须先安抚民心。于是,在清初时期,朝廷果断地下令大规模种植各种高产的粮食作物,其中包括玉米、番薯等。这些农作物不仅适应性强,而且产量颇高,有效地缓解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渐渐地,百姓们不再像从前那样食不果腹,基本的温饱终于有了保障。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填饱肚子才是头等大事,既然生活已经渐渐安定下来,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再去与朝廷对抗了。毕竟,在大多数老百姓的心目中,谁来做这个国家的统治者远不如自家猪圈里的猪长得好不好更为重要。正是这种看似简单却又务实的举措,使得清廷成功地赢得了广大百姓的心,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百姓心中有了一定的地位之后,清廷还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上位理由,将自己作为一个入侵者的背景洗白一些,毕竟名不正言不顺会对清廷日后的发展造成难以磨灭的影响。于是辫子军将新皇的遗孤找到,并帮助其完婚,还给钱给房,美其名曰清军入关是为了帮助新皇打败李大成。
在军事上,满清入关时期的八旗士兵是远近闻名的骁勇善战,其中一人可抵数十人。更别提中原士兵原本就不善于在马背上战斗,面对着高头大马的清军自然也无能为力。而在清军入关后,清廷更是将皇宫的各个要地都换为了八旗子弟镇守,将兵权牢牢握于八旗手中。
从这一点也不难看出,清朝皇帝虽然表面上接受汉人入朝为官,但是实际上权利却都掌握在满人手中,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满人的地位开始渐渐高于汉人,汉人却没有什么改变的方法,甚至还逐渐认可了这个现象。
一切皆为利益使然,这也就是美利坚常用的武器,美元加大棒。当时满清人口只有区区的300百万人却统治着有3亿人的汉族,让汉族人在中国享受着二等公民的待遇,当国人觉得印度的种姓制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在100多年前,汉族人也不就是这样的吗?
李艾作为一个胎穿而来的穿越人士,受着21世纪教育长大的人,是绝对不允许自己给别人做奴才,自己的孩子们给别人做奴才,甚至以做奴才为光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