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好主意(2 / 2)

于是,大家兵分几路。刘梅继续联系网上的厂家,不放过任何一丝希望;周胜去社区寻求帮助;赵强和赵刚则在四合院周边的胡同里四处打听,询问有没有能制作木质牌子的手工作坊。

周胜来到社区办公室,向社区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十分重视,立刻帮忙联系了几个之前合作过的广告制作商家,但可惜的是,这些商家也都无法满足四合院的紧急需求。

赵强和赵刚在胡同里一家一家店铺询问,走了十几条胡同,问了几十家店,却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手工作坊。就在他们有些灰心丧气的时候,赵刚突然想起,之前在一个朋友那里听说过,在离四合院不远的一条小巷子里,有一位老木匠手艺精湛,或许他能帮忙。

两人立刻按照朋友提供的大致方向寻找。那条小巷子十分隐蔽,他们找了好久才找到。走进小巷,只见一家老旧的院子门口挂着一块小小的牌子,上面写着“木工坊”。两人心中一喜,赶忙敲门。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打开门,疑惑地看着他们。赵强赶忙说明来意:“老师傅,我们是附近四合院的,想制作一些介绍传统玩具和四合院文化的牌子,现在时间紧急,您这儿能不能帮忙制作啊?”

老师傅打量了他们一番,说道:“制作牌子倒不是难事,只是我最近手头也有些活儿,时间上可能有点紧。”

赵刚急忙说:“老师傅,您看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这对我们四合院来说特别重要,关系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呢。”

老师傅犹豫了一下,看着两人诚恳的样子,最终点了点头:“行吧,看在你们这么用心的份上,我就接下这个活儿。不过材料得你们自己想办法,我这儿没有合适的木材。”

赵强和赵刚大喜过望:“没问题,老师傅,材料我们来解决。您看大概多久能做好?”

老师傅思索了一下:“如果材料及时送到,最快三天能完成。”

赵强和赵刚谢过老师傅后,立刻赶回四合院,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众人听后,都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大家又开始为寻找合适的木材忙碌起来。周胜通过朋友联系到一家木材厂,可惜对方只有一些尺寸不太合适的木材。刘梅则发动身边所有的人脉,在网上发布求购信息。

就在大家为木材的事情发愁时,小宇的爸爸突然想起,他们单位仓库里有一批之前剩余的优质木材,尺寸和质量都很适合制作牌子。他赶忙联系单位领导,经过一番沟通,领导同意将这批木材捐赠给四合院。

木材的问题解决了,大家赶紧把木材送到老木匠的工坊。老木匠看到这批木材,连连点头:“这木材不错,用它做出来的牌子肯定结实又好看。”

在老木匠专心制作牌子的这几天里,四合院的其他准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王丽和李阿姨一起精心设计了剪纸课程的内容,从简单的花卉剪纸入手,逐步引导孩子们掌握复杂的人物和动物剪纸技巧。李阿姨还准备了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作为展示,那些剪纸仿佛有生命一般,栩栩如生,让大家对即将开始的剪纸课程充满期待。

陈师傅那边也没闲着,他带着自己多年来精心制作的捏面人作品来到四合院。这些面人有神话故事中的孙悟空,手持金箍棒,威风凛凛;有可爱的十二生肖,每一个都神态各异,萌态十足。孩子们围在陈师傅身边,眼睛里满是好奇与惊叹,不停地问着各种问题。陈师傅笑着耐心解答,还现场给孩子们展示了简单的捏面人手法,不一会儿,一个小巧的面人花朵就出现在他手中,孩子们纷纷鼓掌叫好。

与此同时,赵强和赵刚又对院子里的儿童活动区域进行了最后的布置。他们在老槐树旁摆放了几张古朴的木桌和凳子,用来作为孩子们学习传统手艺的工作台。还在四周的墙壁上挂了一些老北京的照片,有胡同里卖糖葫芦的小贩,有街头踢毽子的孩子,这些照片生动地展现了老北京的生活风貌,让整个活动区域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然而,就在距离儿童活动区域计划开放还有两天的时候,意外又发生了。天气预报显示,一场罕见的暴雨即将来袭。赵父看着阴沉沉的天空,忧心忡忡地说:“这场暴雨要是来了,咱们这刚修好的围墙和布置好的活动区域可别被冲坏了啊。”

大家的心情一下子又沉重起来。周胜立刻组织大家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措施。有人提议用沙袋加固围墙底部,防止雨水渗透导致围墙倒塌;有人建议把活动区域里的贵重物品和展示品先搬到室内妥善保管。

说干就干,赵强带着几个年轻人去附近的建材店购买沙袋。等他们把沙袋运回来的时候,天空已经开始飘起了小雨。大家顾不上休息,立刻在围墙底部码放沙袋。女同志们则和孩子们一起,小心翼翼地把陈师傅的捏面人作品、李阿姨的剪纸作品以及那些老北京照片搬到屋内,仔细地摆放好,还用防潮布遮盖起来。

暴雨如期而至,豆大的雨点砸在地面上,溅起高高的水花。狂风呼啸着,似乎想要把四合院的一切都吹倒。大家守在四合院里,心里都有些忐忑不安。赵强和赵刚时不时地冒雨去查看围墙的情况,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可他们顾不上这些。

雨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雨终于停了。大家迫不及待地走出屋子查看情况。幸运的是,由于大家的及时防范,围墙虽然经受了暴雨的冲击,但在沙袋的加固下依然稳稳地矗立着。活动区域里除了一些轻微的积水外,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大家看着彼此疲惫但又欣慰的笑容,心中满是感慨。

经过这场暴雨的洗礼,大家更加珍惜即将到来的儿童活动区域开放日。老木匠那边也传来好消息,牌子已经顺利制作完成。赵强和赵刚去工坊把牌子取回来,只见一块块木质牌子制作得十分精美,上面的文字和图案清晰生动,完美地展现了传统玩具和四合院文化的魅力。

开放日当天,四合院热闹非凡。附近社区的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早早地来到了这里。看到焕然一新的四合院和充满趣味的活动区域,孩子们兴奋地欢呼起来。

活动正式开始,李阿姨先给孩子们讲解了剪纸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然后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剪纸。孩子们拿着剪刀,认真地学着,虽然手法有些稚嫩,但每个人都非常投入。不一会儿,一张张简单但充满童趣的剪纸作品就诞生了,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陈师傅这边也忙得不亦乐乎,他教孩子们如何揉、搓、捏、挑,把一块小小的面团变成各种可爱的造型。孩子们的想象力被充分激发出来,有的捏出了超级英雄,有的捏出了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赵刚则在一旁给孩子们介绍各种传统玩具,他拿起一个陀螺,示范着如何抽打让它旋转起来,孩子们围在周围,跃跃欲试。不一会儿,院子里就响起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陀螺在地上飞速旋转,毽子在空中上下飞舞,四合院仿佛回到了曾经充满活力的时光。

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一个叫阳阳的小男孩,在玩陀螺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刘梅眼疾手快,立刻跑过去,将阳阳扶起来,关切地问道:“宝贝,疼不疼呀?”阳阳眼眶里含着泪花,但还是坚强地摇摇头说:“阿姨,我不疼。”

王丽听到动静,赶紧从屋里拿来医药箱。她一边温柔地安慰着阳阳,一边仔细地为他清理伤口,涂抹药水,然后贴上创可贴。王丽笑着说:“阳阳真是个勇敢的小男子汉,贴上这个创可贴,很快就会好起来啦,不过一会儿玩的时候可要小心哦。”阳阳懂事地点点头。

其他孩子们看到这一幕,都围了过来,纷纷关心阳阳。有的孩子递过来自己的小零食,说吃了零食就不疼了;有的孩子则给阳阳讲笑话,逗得他破涕为笑。这温馨的一幕,让在场的家长们都感受到了四合院中浓浓的温情。

随着活动的推进,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赵父和赵母早早就准备好了丰盛的午餐,都是一些地道的老北京美食,炸酱面、驴打滚、麻豆腐等等。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食,分享着上午活动的趣事。孩子们一边吃着,一边兴奋地讨论着下午还要继续玩什么。

吃完午饭,短暂休息过后,下午的活动更加精彩。张奶奶给孩子们讲起了老北京四合院的故事,从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到过去住在四合院里邻里之间的趣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旧时光。

讲完故事,张奶奶还带着孩子们玩起了传统的四合院游戏——投壶。她先给孩子们演示了投壶的规则,只见她手持箭矢,轻轻一投,箭矢稳稳地落入壶中,孩子们纷纷鼓掌叫好。孩子们排着队,一个一个尝试,虽然一开始投中的不多,但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欢笑声在四合院中回荡。

在活动的另一边,赵强正在教几个年龄稍大的孩子制作简单的风筝。他耐心地讲解着风筝的制作原理和步骤,孩子们认真地听着,然后拿起竹条、纸张等材料,动手制作起来。经过一番努力,一只只造型各异的风筝在孩子们手中诞生了。虽然这些风筝看起来有些粗糙,但却充满了孩子们的创意和心血。

这时,天空放晴,阳光洒在四合院里。赵强带着孩子们来到院子外面的空地上放风筝。孩子们拉着风筝线,在空地上奔跑着,风筝在他们的努力下,缓缓升上天空。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在蓝天白云间翱翔,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无比灿烂的笑容。

随着夕阳西下,一天的活动也接近尾声。孩子们和家长们都对这次活动赞不绝口,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传统手工艺和游戏的乐趣,还让他们更加了解老北京的文化。一位家长感慨地说:“现在的孩子们平时接触的都是电子产品,很少有机会能体验到这些传统的东西。这次在四合院的活动,真的太有意义了,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看着大家满意的笑容,四合院的所有人都觉得这一段时间以来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赵父站在院子门口,看着渐渐远去的人群,心中满是欣慰。他对大家说:“今天的活动这么成功,多亏了咱们大家伙儿一起努力。这四合院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以后咱们就继续把这些传统文化活动办下去,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刘梅看着充满活力的四合院,心中有了新的想法:“咱们这次活动虽然很成功,但还有很多可以改进和拓展的地方。比如可以定期邀请不同的民间艺人来举办讲座和培训,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去参观一些传统文化展览,让他们更深入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周胜也接着说:“对,而且咱们可以把四合院的这些活动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咱们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拍摄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和孩子们参与活动的视频,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传统文化。”

赵刚兴奋地说:“这个主意好啊,说不定通过网络,能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了解咱们老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