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不好意思了?这么客气是不拿我当哥哥啦。你不是说以后你哥我的投资会有百倍的回报么?我可是期待着回报呢。”梁东好笑地看温言一脸的纠结,公司的事务没那么忙,他才正好有时间陪着温言到处跑,其实有些事情一个电话也能安排好,不过陪着她到处跑倒也真有不同的乐趣,远胜过只是一个电话让人把一切准备好的满足感。而且陪着温言办事的这段时间,温言对于事业的认真,执着,还有时常灵光一现的奇思妙想,每每让梁东赞叹。聪明的人很多,勤奋的人也很多,但是既聪明,又努力,不只是依赖上天的眷顾,在小小的一点成果上沾沾自喜,而是每一天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开拓,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做更重要的自己,这样子才真的没有辜负那超出常人的天份。这一会儿,看温言那闪闪发亮的眼睛,和唇边狡黠的笑容,梁东多了一分期待。
“那是一定的,我还有个点子梁大哥要不要听听。”刚好吃完饭看着这个小花园,温言想起来后世看到的各种私房菜馆,歪着脑袋看向梁东问到。
“什么主意?”梁东饶有兴趣地倾身向前。
“这会儿的四合院什么的,应该还不算贵吧,挑着闹中取静的买上一两个中等大小的,改造一下,做成私家菜馆,或者不是菜馆儿,是休闲俱乐部。
风格呢,就可以选择了,可以有古色古香的,可以有异域风情的。修得隐密些,搞会员制
,靠人们口口相传,把拥有这个地方的会员卡当作一种身份的象征。除了吃饭以外,慢慢也可以开展别的休闲娱乐,让这里逐渐成为人们交际,娱乐,交流感情的地方。”
温言慢慢地讲着,这种会员制的俱乐部国外早就有了,国内温言不太清楚,只是印象之中也是差不多这个时候随着改革的浪潮一浪超过一浪而发展起来。这时候,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所谓的人际关系,人脉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开拓人脉却是一门学问。
这会儿已经南部沿海城市已经有了第一批富起来的人,但是在京城,乍富起来的人们还是渺小卑微的。他们想要和京城的这些人际关系有所交流,却不得其门而入。而这会儿在京城,人们的人际关系也是靠着亲友单线的发展。人们即使想要联络感情,又有什么方法呢?吃饭?这时候的饭馆也许味道还不错,但是环境却都是那样的千篇一律,而且仅仅只是那么一个圆桌吃饭的环境,双方还是停留在请客的人求被请客的人办事的层次上。没有那么一个可以让人自然而然地接触认识交流的地方。而交流,或者说是人际,真到要用了才去找,那是最没用的。
梁东他们这群人,是最早清楚人脉关系在商业中的作用的人,而且,他们也是最合适来做这件事情的人。他们本身就是一种人脉 资源。但是这个资源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会因为被使用而减少,相反,越是使用,越是丰富。信息就会在这个圈子里流通,为彼此都带来收益。这是真正的双赢,远好于开着车带着一后备箱的礼物来跑关系。
温言只是描述了一下自己的构想,她不确定梁东是不是感兴趣,这个事情做起来不是一件小事,她所有的,不过是后世看到的一点点皮毛。
“你的小
脑袋怎么想的,连这样不着痕迹地建立关系网都明白。”梁东又是惊叹又是疑惑,温言说话间对于人情关系分析得很是妥帖,可是看她与人相处,却还没有到这个老成油滑的程度,只是比同龄人成熟冷静一些。不过这样才对,如果小小的温言现在就已经是在人际上长袖善舞,想到这样的场景总让梁东觉得怪怪的。
“只是纸上谈兵罢了,具体要怎么做还是看梁大哥你的想法啦。不过有时候真是觉得,可以干的事情好多啊,没有精力干。”温言一笑,略微向后倚在身后的游廊柱子上。
“你有这样的想法,不实现着实有点可惜,不过你的好点子时常出现,倒真的是都要做出来精力不够。咱们先捡重要的开始。有这么一个地方自己放松也不错啊。”梁东想了想温言的描述,听起来就是一个放松的地方,让人愿意来享受。
“不过要说起来,我还也真的想要这样的一处地方,不用来招待谁,也不用来开拓什么人脉,装饰得随意些。就只和最亲近的家人朋友一起来。最好是在京城二环以里清静的胡同,一个小四合院儿,别是做过大杂院儿那种,周围七七八八的邻居好多,要动点土木就有人来窥探。一个安安静静的小院儿,门口什么也不张贴,简单的两扇门,人走过去都没有一丁点儿招人眼的地方。进了人,先是一葡萄架,喝茶数星星。朝南的一整面墙都弄成玻璃,再伸出来一段儿,做也阳光房,冬天的下午最适合晒着太阳猫冬。顶好是冬天的晚上下了雪,半夜的时候,雪花下下来,扑扑簌簌地落在玻璃房顶上,睡醒了,就泡一杯红茶,把暖气开得大大的,就坐在玻璃房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