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的想法完全岔开,好在大家并没有在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多停留, 不一会儿陆思明他们就到了 陈华的眉宇间还有一丝忧色, 不过看到温强, 他还是舒展开眉心, 大力地和温强握了握手:”温总好, 这一年亚临基地那边是多亏了你了, 我这一年是犯獭了, 倒是辛苦你在那边一直在忙” 语气很真诚, 让人听了就觉得心里面很舒服 他是这几个人之中年纪最大的, 虽然生意不如陆思明做得大, 但是白手起家, 占下这么一大分家业, 就是说话托大几分, 大家也不会觉得在意, 要是做得姿态太低, 反而显得虚伪 倒是他现在这样说话, 让人感觉正合他的身份
温强连忙摆手:”谈不上, 谈不上, 这个基地主要还是靠您和陆总, 还有北京的梁总指导, 我也就是打打杂” 恒强和其它三家比起来都是小虾米, 要不是当初有温言投资了一部分钱, 他完全没有能力参与这次投资 即使如此, 四家也不是平等, 这本身就是事实, 他毫无怨言, 倒是另外三方能如此信任他负责日常的事务, 让温强心里面暗暗有一份感激
不过他现在这么说, 倒并不代表他就觉得自己的恒强就比其它几家差多少, 只不过是起步晚罢了,他很有自信, 经过几年的积累, 再加上现在的机遇, 恒强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
几人先寒暄了一番, 温强又介绍了一下年底亚临基地那边的情况, 很快就说到了正题 大家都是在商场历练过的人, 特别是陈华, 从八十年代末就开始做生意, 见多了这些年的风风雨雨 市里面的要求让他们有些难受,但是他们也只能接受这样的现状,把这个本来与几家公司的业务毫不相干的企业的未来纳入他们的讨论之中 这也许也是他们这样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抓住机遇到了浪潮高处的企业所不得不面对的情况 毕竟对于c市来说, 这样大型的, 而且资产负债情况良好, 有着长足发展潜力的企业并不是很多 只是不知道市政府有没有想过他们这样的调适和推动的方式会不会对这些私营企业产生影响
几个人简单的商讨了一番, 意见不如意料的一致: 锚链厂这个厂子不能接, 至于这笔债务和市政府的这个任务, 对于他们倒不是太为难的事情
这笔钱说起来不小, 但是几家公司的体量加起来, 消化掉这些债务并不是难事 大家心里面最不愿意的, 却是如果要接上锚链厂这个包袱, 不但会有沉重的人事负担, 更麻烦的是, 这样的老国企里面,多的是人浮于事, 能够静下心来做事的人很少 这样的一股力量如果并入了他们现在的企业之中, 会给企业内部的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 如果是本身资产状况还算良好, 为了这些资产接手这些人也算是相当, 但是锚链厂明显不是这样 既接了超过锚链厂的资产的债务, 再接了这么一大群没有什么生产力的人, 这样的选择任谁也不会做
“所以,现在最好的方法是让锚链厂破产, 但是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
, c市的领导们未免脸上太难看, 这个债务倒不是不能接”
“但是也不能不明不白地接了, 没有什么抵押, 何必掏这笔钱出来呢? 只怕是拿了钱, 反而还要被长久地惦记着”
“锚链厂也不算什么都没有 厂区的这大片的地皮其实也是好大的一笔资产 这次的资产初步核算估计有些问题, 好好算一算的话, 这个厂应该不至于到资不抵债的程度”
几个人的言语干净利落, 谈话间就已经把锚链厂的未来规划了一个彻底
这样的场面如果被锚链厂的领导和职工知道了未免会有些心酸, 若大的一个厂子, 最后在温强他们几个人的手里, 竟然就是这样轻轻松松的拆解开来, 没有什么职工的饭碗问题, 没有什么锚链厂的再发展, 最后他们推演的结果竟然就是让锚链厂破产, 他们会成立一个子公司来支付一笔地皮的转让费用, 用于锚链厂债务的偿还 只是偿还完了, 这个厂也不剩下什么了 至于厂里面原来的职工, 不好意思, 看地皮转让的费用吧, 应该还能够余下一些钱给他们作为买断工龄的补贴 只是他们将来的工作啊, 就业啊, 福利啊, 一概都没有了 如果这个计划成立, 锚链厂都不算存在了, 这些锚链厂的职工们, 当然也只有各自找各自的门路 不过这也不能说是陈华他们几个人无情, 不谈锚链厂本来和他们毫无关系, 锚链厂的现状也是自作自受, 本来市场就是这样的无情, 如果你没有资金, 没有技术, 那么面临的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被分解, 把剩余的价值榨个干净 不只是对锚链厂这样的老国企如此, 兴盛, 恒强, 陆氏,一个个都是从这样子冷酷的市场中拼杀出来的, 也早就接受了这样的市场规则 而这样的规则, 也就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模式, 注定是冷静的, 不带感情的, 追逐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