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渡江北上(1 / 2)

第643 章渡江北上

蔡昌军并不赞同马超的决定,还想为被倭寇包围的四支特战旅争取生机,于是就继续追问道:

“可如果人民军精锐尽失,在战场上一退再退,那会不会失尽人心,失去与倭寇持久作战的能力?”

马超虽然心中也十分迷茫,但他却有着超越这一时代的上帝视角。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烦躁的情绪,十分笃定的说道:

“倭寇小国寡民,战略资源匮乏,根本就无法在远离本土的情况下,与我军长久作战。

反观人民军,不但有辽阔的战略纵深,有数以千万的庞大人口,还有健全的军工生产体系和军事院校,这些都是我们的底气所在。

我可以向你们保证,如果战争持续进行三年,人民军一定会越打越强大,而倭寇将会在战争中被彻底消耗干净。

你们再相信我一次,这些分析都将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你们必须要对此坚定信心。”

马超渡过长江后,并没有前往第一军团设在凤阳府的司令部,而是日夜兼程,前往了河南北部的乞活军大营。

马超根据清军和倭寇军队,已经完全掌控大运河的事实,给第一军团传去了新的作战任务。

命令第一军团在山东境内,不要与装备精良的倭寇军队交锋,要主动向战斗力相对较弱的清军发起打击,尽可能把战线拉长。

如此一来,就能将山东境内的敌军拖住,让他们无法调动兵力,去支援其他战场。

而对于第三军团,马超下达的作战命令却截然不同。

他要求第三军团,即刻放弃与清军的对峙局面,集中优势兵力突袭居庸关。

马超在命令中语气决绝,告知王小强在战斗中,不必在意被清军羁押百姓的伤亡,也不要在意自身的伤亡,务必在半个月内兵临北京城下。

而后对回援的清军各部,实施围点打援战术,彻底打乱清军在北直隶周边的战略部署,尽可能多的杀伤清军有生力量。

乞活军由于是冷热武器混装,战斗力与清军相比较,明显处于劣势,不具备攻城掠地的作战能力。

马超在与智囊团反复研讨后,计划在北直隶河间府境内,利用马颊河、隔津河、浮河、卫河、洚河、滹沱河构建防线,挡住深入山东的清军回援。

从军事角度来看,河间府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是大运河南北漕运的必经之路,正好处于水陆交通的要冲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与山区多险关隘口的复杂地形不同,河间府内地势低平,河流淀洼众多,其中的军事要地,大多集中在桥梁津渡与河流汇合处的岸台。

这些特殊的地理条件,让马超和他的智囊们都一致认定,与山东交界的河间府,是阻击清军主力回援北直隶的绝佳战场。

然而战争中的变数太多,拥有海上优势的倭寇军队,是否会用海船运送士兵登陆天津海港,帮助清军救援北直隶,这还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