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 章战争屠夫
马超听着赵大龙的讲述,心中满是欣慰,脸上也露出了赞赏的笑容。
他真的没有想到,当年那个只知道逞匹夫之勇的赵师傅,在经历了革命战争的洗礼后,竟能有如此巨大的蜕变,终于成长为一名知兵善用的军事统帅。
“赵师傅厉害,对清军的战斗已经有了如此清晰的思路,不但懂得借天之力,还知晓运用扬长避短的兵法策略。
学生就以茶代酒,提前祝赵师傅能够活学活用,将南下山东的建奴军队死死拖住,为第三军团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就在乞活军攻入河间府的同时,山西境内的第三军团所部十万人,也在王小强的统帅下,向素有京畿门户之称的居庸关,发起了全线总攻。
马超与母贤君则跟在乞活军身后,将指挥部设在了北直隶顺德府巨鹿县,居中调度各方军队。
在指挥部内,地图铺满了整张桌子,马超和母贤君神情专注,时而商讨作战策略,时而听取前线传来的战报。
指挥着周边的黑衣禁军、北直隶的第三军团、河间府的乞活军、山东的第一军团,以及河南的邢天军。
他们的每一道指令,都如同纽带,将分散在各地的部队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战斗整体。
就在此时,还有一支生力军正日夜兼程,向着巨鹿县赶来,那便是完成训练任务的第六特战混成旅。
这支部队在两个多月前就结束了训练,本应加入到人民军战斗序列,跟随大部队的步伐一路南下,去完成马超一统天下的心愿。
可倭寇军队却在此时突然来犯,国内形势急转直下。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马超不得不传令留守河套的沙瑞金,要求他将同在训练基地内训练的火炮旅,与第六特战旅整编成一个特战混成旅。
马超还传旨负责军工生产的赵虎,指示他大量生产连发枪。
也就是在两百年后,被人们称为“死神镰刀”的加特林机枪,是人类有史以来火力最为强大的枪械之一。
河套兵工厂生产的这款连发枪,被马超命名为“战争终结者”,而那些见识过其强大威力的黄埔教导团士兵们,却在私下里称它为“战场屠夫”。
马超设计的连发枪,完全借鉴了后世的加特林机枪,是由六根粗壮的枪管组成,通过手摇曲柄来控制发射子弹,每分钟发射一百二十发子弹,火力极为凶猛。
枪体重量一百一十公斤,火力覆盖范围可达两千米,需要三人共同操作,但它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却可以媲美一个百人连队。
只是由于钢材质量上的局限性,第一代连发枪在操作上,也有着致命的缺点。
每发射一分钟,枪口就需要进行冷却,以防止枪管过热变形;每连续发射十分钟,就必须更换全部枪管,否则将存在炸膛的危险。
这就限制了第一代连发机枪,在战场上的持续发挥。
人民军在西征的时候,马超曾经给黄埔军校教导团,配置了三挺这样的机枪,在战斗中可谓是逆天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