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围点打援
山东境内的清军本就物资匮乏,一旦失去友军的支援,他们将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士气也会随之瓦解,成为一盘散沙。
尽管第一军团和邢天军,凭借着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出色的战术指挥,成功达成了战略目标,但他们毕竟兵力有限。
在面对清军、旧明军、倭寇三方势力的联合抵抗,他们的攻势也变得越来越弱,战况逐渐陷入了胶着状态。
中部战区的战斗同样激烈,乞活军在付出上万人的伤亡后,终于在河间府内站稳了脚跟,开始依据河流水系的地理优势设立防线。
在关键渡口和桥梁处,他们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布置了大量的弓箭手和火器部队,还埋设下了大量炸药,以防不时之需。
北部战区则是以第三军团为主导,将会利用北京城的重要战略地位,实施围点打援计划,尽可能多的消耗掉清军的有生力量,为后续的灭国之战做好准备。
马超的战略谋划细致入微、全面周到,而王小强的行动更是迅速果断,远超作战计划中的日程安排。
第三军团向居庸关发起总攻后,仅仅用了三个昼夜,就凭借着武器装备的先进和出色的战术指挥,全歼了死战不退的阿济格所部。
第三军团的将士们,因为在统一战争打响后,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清军对峙,每每听到友军部队在南方攻城掠地时,心中都充满了对战功的渴望。
所以当他们接到作战命令后,都在战场上冲锋在前,表现出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
在突破居庸关防线,全歼了负隅顽抗的阿济格所部后,第三军团长驱直入,只用了十天时间就直抵北京城下。
人民军的行进速度之快,让清军感到措手不及,信使与斥候被纷纷派往各地求援,北京城也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驻守在保定府的多尔衮,原本打算率军进入河间府,与赵大龙的乞活军作战,保持北直隶与山东的陆路联通。
可在听闻居庸关发生激战后,他立刻就意识到了局势的严重性,急急匆匆返回京畿一带布防。
在撤军回援的途中,多尔衮心急如焚,他深知居庸关对北京城的重要性,而北京城又关系到整个清国的命运。
派信使给山东的豪格送去军报,命令他将大运河的控制权,交给刘泽清与刘国柱所部,火速率军回援北京城。
他在军报中言辞恳切,强调了北京城的重要性,以及人民军在北直隶、河间府、山东省、南直隶境内的军事行动,应该是一场早有预谋的灭国之战。
人民军的战略图谋是京畿,因为只要能攻破北京城,将百万满族人作为肉盾,又或者是全部屠戮一空,那大清国也就将不复存在。
所以多尔衮严令豪格,即刻舍弃一切既得利益,斩断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搁置一切内部的矛盾纷争,务必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北直隶。
同时,多尔衮向孔有德、沈志祥、耿仲明三人也传达命令,要求他们即刻攻伐山西。
他企图通过围魏救赵之策,迫使人民军分散兵力回防,使其主力不敢轻易深入北直隶境内,为北京城的防御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