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请等一等。
按照朝廷法度,在皇上还未成年理政之前,所有朝中事务暂由摄政王大臣主持。
您写下的这道圣旨,需经过臣与和硕郑亲王审定后,才能加盖玉玺颁布实施”
“皇上,您还未亲政,这些事情还是让臣与和硕睿亲王来处理吧?”
济尔哈朗向前一步,脸上虽然带着几分恭敬,但语气中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在这朝堂之上,他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大臣,早已习惯了把控诸多事务,对福临小皇帝突然强势插手谈判事宜,心里难免有些担忧与不满。
福临闻言,却只是淡然一笑,那笑容里透着几分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与自信。
他转动着手中的玉扳指,不紧不慢的问道:
“两位摄政王叔,你们是不是怕朕激怒马超,将来会遭受到马超的报复?”
多尔衮微微一怔,他没想到小皇帝会如此直接的发问。
在短暂的犹豫后,他迅速整理好思绪,沉声回答道:
“臣……臣只是想尽臣子本分,希望皇帝能远离危险。”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但很快就恢复了镇定,话语中带着对皇帝的忠诚,又为自己的阻拦寻找到了合理的借口。
福临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再多言,随后挺直了腰板,目光坚定的说道:
“请两位摄政王叔放心!朕已经研读了马超的所有着作,知晓了他的所有过往。
朕在国书中所提出的四项要求,如果是向汉人历史上的任何开国皇帝讲,也许都会招来他们的雷霆之怒。
因为他们在战争中获得了权力,拥有了藐视天下的资本,所以他们的自尊与威严不容挑衅。所以朕提出的四个条件,他们肯定会视为一种侮辱。
可马超却与众不同,他如今的最大心愿,就是急于建立抗倭统一战线,所以朕的国书不但不会招来他的怒火,反而还会让他心生好感。”
福临一扫之前的木讷,目光炯炯的看向两位摄政王,那副信誓旦旦的小模样,还有对马超的分析讲解,全然超越了所有人的认知范围。
朝堂上一片寂静,众人都被小皇帝这番话所震撼,一时间竟无人言语,唯有殿外微风拂过檐角铜铃的清脆声响 。
当马超得知北京城派来信使,而且还手举红十字旗帜时,他心中顿时涌起一阵强烈的好奇,立刻下令将信使带来见他。
不多时,只见一个小太监被黑衣禁军士兵带来,他一脸平静,只是向马超抱拳行礼。
马超看着身形富态的小太监,对他的表现感觉有些意外,就开口问道:
“不知使者见朕何事?”
“奴才是代表大清国皇帝,来给中华帝国皇帝送国书的使者。
吾皇希望双方能早日结束内战,共同建立抗倭统一战线,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小太监不卑不亢的讲出了来意,他虽然想努力保持声音的平稳,但微微颤抖的身体,却还是出卖了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在这种陌生而又充满压迫感的环境中,他的紧张是难以掩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