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等人在密揭中认为,推行朝廷银钱的关键,就是将民间的杂色银子熔铸之后,予以收缴,解运到京师,由少府铸成银钱,怎么样将民间的杂色银子收缴并且统一熔炼提纯,这是问题的关键。
由官府直接去向百姓收取,显然是最麻烦的方式。这样一来,不仅会搞得民怨沸腾,而且由朝廷管理直接经手银子,贪墨的事情是必不可免的,这对于朝廷来说是应该避免的。
而且朝廷用官营的工坊什么熔铸、提炼民间的杂色银两,耗时耗力,得不偿失,朝廷的精力应该放到尽快铸造银钱,并且将之转运各处推广上来。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这些钱庄票号来进行民间杂色银两的熔铸提纯,因为这些民间钱庄、票号本就有自己的工坊,用于熔铸提纯杂色银两,将之铸成银锭。朝廷只需要给予其一定的火耗,就可以将此事交给他们,对于朝廷来说,就减免了再熔铸、提纯的工序,对于百姓来说,就免于再被地方的官吏盘剥了。
朝廷也可以通过指定有钱庄、票号来熔炼提纯民间的杂色银两,来调动这些钱庄票号将自己的银两交给朝廷,兑换朝廷的银钱。
同时现在每年从海外流入大明的银两、银元等数量众多,也要熔铸提纯之后再解运京师,铸成银钱发行,还有日后外商采买大明货物,也是需要将自己携带的银两、银元等兑换成大明的银钱才行,而朝廷也可以实行特许制度,只有配合朝廷,上交白银兑换银钱的,才能从事这个生意,以此来调动这些钱庄、票号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内阁还提出其他的意见,朱载坖命令内阁和户部商量之后,确定下来之后再向朱载坖上疏。
于此同时,京师山西会馆,王国光和王崇古召集在京师的山西商人们,将朝廷的意思说了之后,这些商人们当即一片哗然,整个山西会馆开始沸喧起来,这些商人们当然不干了,朝廷的想用银九铜一的银钱从他们手中换取十足的纹银,这他妈不是明抢吗?
他们当然不干了,事关银子,别说朝廷皇帝,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行。
他们纷纷围着王崇古、王国光两人,询问详情,想让他们上疏,制止此事,还有的人则是询问杨博的意思,隐隐已经有责怪之意了。
王崇古猛地将茶杯一顿,说道:“怎么,尔辈要谋反作乱不成吗?这是朝廷同意,陛下御批了的国策,上至内阁辅臣六部九卿,下到州县有司,都要奉旨遵行的,你们想干什么?想抗旨,本官倒是想看看你们比之衍圣公如何?”
王崇古经年带兵,本就不怒自威,发怒之后,在场的商人们更是不敢造次。在场的李朝观赶紧出来打圆场说道:“王司马不必动怒,事还未至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