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坖和辅臣商量起此事来,其实大家都很清楚,李成桂和李仁任确实不是一家人,至于是否弑君,其实也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不弑君,李成桂的位置怎么来的?总不能是天上掉下来的吧,这事其实已经是昭然若揭了。
只是从高丽到朝鲜的更替过程中,先后四位高丽国王死的不明不白,大明那个时候又刚刚立国,本就出于人心不安的情况下,高丽的弑君行为和其后与大明的不恭顺行为,都导致太祖对于高丽和朝鲜极为不满,所以虽然列朝鲜为不征之国,但是将李仁任和李成桂说成父子,并且将高丽末年四王之弑都算在他们头上,就是太祖这种心态的反应。
而对于朝鲜来说,为了消除自身的正统危机,稳固王权,必须向大明说明此事,如果李成桂得国不正,对于现在的李氏朝鲜来说就是极为麻烦的一件事情了。
对于朝鲜来说,此事关乎朝鲜的立国之本,宗系辨诬涉及到朝鲜太祖李成桂的出身问题及建国弑杀四王问题,一 旦这两个问题在书籍中被坐实,那么李成桂在宗法秩序上便不具有统性,朝鲜一脉而延的王权谱系将从源头和根本上被彻底否定掉。这是大明所不愿意看到的,毕竟现在朝鲜对于大明还是极为恭顺的。
毕竟一旦李成桂是通过这种手段夺取的朝鲜,对于大明和朝鲜来说都是一件极为尴尬的事情,对于朝鲜来说,固然是正统性受到疑问,对于大明来说,也不见得是好事,毕竟大明以礼乐治天下,而自己的藩属竟然是这么一个东西,大明的脸上也无光啊。
所以朱载坖认为,此事能够改正的,还是要给予改正,但是问题就在于此,改大明会典不难,只需要朱载坖一道圣谕就是了,关键是皇明祖训,改不改?不改,那人家要说了,你大明会典不遵从太祖的圣训,反而去相信一个藩属国的说辞,你朱载坖什么意思?准备百年之后去吃重八的巴掌是吧?
改,那人家也有话说的,你朱载坖凭什么去改太祖圣训?再说了,也没有后世之君去改开国皇帝圣训的道理,这是说不过去的,朱载坖召集内阁辅臣,就是要商量这事,怎么样名正言顺的把重八哥的祖训给改了。必须要能够在法理、情理、伦理上都站得住脚的那种。
这事可确实是有些难度,一不小心就要背锅的,大家都很清楚,朱载坖是决计不会承担篡改皇明祖训的骂名的,内阁必须为朱载坖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既要合理合情的将祖训给改了,也要收朝鲜之心。
高拱思索了一会说道:“这有关朝鲜一节,是否是祖训正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