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海瑞的奏疏,朱载坖深以为然,这些所谓的家人、佃仆、奴婢,本来都是普通百姓,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成为地主豪强的奴仆,官府眼中贱民,而人口就此被隐匿了。
朱载坖对于所谓的贱民政策是有些反感的,但是朱载坖也很清楚,要想彻底废除,肯定是很难的,但是加以改变却并非是完全不可能的,海瑞的上疏正好使得朱载坖可以开始此事,朱载坖随即召集随驾的臣子们,将海瑞的奏疏给他们商议,同时命令陆绎和冯保调查东南的贱民情况。
厂卫调查的结果令朱载坖吃惊,东南存在着庞大贱民团体,不仅有大明律中规定的贱民,还有很多已经被默认为是贱民的群体,他们都被视为贱民,受人歧视,被人奴役。
最普遍的当然是奴婢,他们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成为了奴婢,一日为奴,不仅是终生为奴,更是世代为奴,而据厂卫的调查,开海之后,由于市场上对于各种产品的需求激增,主人役使奴婢参与农业、手工业当中,通过生产活动为主人创造财富,已经成为现在的一种流行趋势,大量的奴婢成为为他们所谓的主人赚钱的工具和牛马,生存条件极为恶劣,996、007都是正常。
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贱民就是丐户,不是乞丐,也不是丐帮洪七公那票人,是一种世袭的贱民群体。当然,他还有一个名字,就是堕民,丐户多从事现在被认为低贱的各种工作,但是丐户并非是朝廷法律意义上的贱民,只是民间约定俗成的一种习俗,堕民一说,在大明也是不被认可的,甚至是决不能说的。
太祖皇帝曾经专门下旨称:“朕登基以来,只知一体良民,唯有江南宋室忠臣子孙,昔被元主贬为堕民,辱贱无地, 今朕派他军民灶匠四籍当差,一体良民。传旨士庶人知悉,如若再呼‘堕民’两字,豁 肠碎剐,即命地方官吏竖铜碑,上镌圣谕,千古特恩。”
太祖皇帝认为这些丐户都是宋室遗民,因为不屈从于元的统治才被蒙古看做贱民,因先祖不屈而被贬,其节操可嘉,其遭遇可悯,不能够将其称呼为堕民。
但是由于他们长期从事的都是最低贱的行业,虽然有太祖的诏书,但是现在仍然把丐户看成贱民,而且对他们肆意凌辱,丐户虽不隶属于某个具体个人,但有长期为之服务并向其索取钱财、粮食的对象,这些服务对象被称为“主顾”或“脚埭”,丐户和主顾之间的服务、被服务关系是比较固定的。这些所谓的主顾,甚至可以将丐户加以转卖,事实上就是奴仆一般。
而根据厂卫的调查,这些贱民饱受欺凌,受到各种不公正的待遇,朱载坖于是召集随行的重臣,讨论放良之事,现在朝廷上对于将太祖、成祖朝因为政治原因贬为贱民的后裔放良是普遍赞同的,但是对于其他贱民的问题,他们并不关心。
因为在现在的大明,蓄奴的风气已经开始盛行了,而其中最流行的就是东南,各地的豪强地主,乃至富户良民,蓄奴成风,热衷于以各种方式获取奴婢。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势或者钱财,购买卖身的贫民为奴,或者直接压迫租种自家土地的佃农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