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种十年庄稼的收成,都不及种药材一年的收入,要不,来年咱也少种点试试?”陈父小心翼翼地问道。
还没等陈母答话,一旁的陈家兴就兴奋地高喊:“好啊!好啊!我赞成。”
其实张氏也有同样的想法,只是怕公婆误会她贪财,便没有说出口。这下可好,公公也有此意,这事儿准能成。
“老头子,你可想清楚了,种药材的头一年可没有收入,咱们一家人难道要去喝西北风吗?”
见陈父心意已决,陈母只好把其中利弊讲清楚。
“等我回头问问家旺,听听他的意见,再做决定。”在陈父眼中,几个儿子里就数小儿子头脑最灵光,他的话肯定有参考价值。
“娘,您就听爹的吧!等拉完秸秆,我们就去镇上找小弟。”
私塾先生说儿子头脑聪明,是读书的好苗子。可读书这条路太难走了,首先得有足够的银两,来支撑每一次科考。
多少人为了赶考砸锅卖铁,最后却榜上无名。即便有钱,也得做好寒窗苦读十几载,却连童生都考不过的准备。
所以陈家兴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赚钱。听到父亲同意种药材,他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陈母沉思片刻,点了点头:“好吧,那过些日子你去问问家旺,看他怎么说。”
陈母知道老头子也是为了这个家好,如果不让他去尝试一下,他肯定不死心。
去镇上问问小儿子也好,说不定小儿子还能帮忙劝劝他。
一家人边走边讨论着种药材的事,张氏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始终没有说话。
他们所担心的事,如黑夜中的龙卷风一般,在天黑之前便席卷了整个竹溪村。
晚饭后,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热议着陈家之事。
“你们根本不知道那两匹马同时拉车的模样有多威风!”
“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买辆驴车,可那高头大马实在是好,拉着那么一车药材,看上去竟然一点也不吃力。”
“你们发觉了没?自从陈家旺搬到村尾,他家的小日子那是蒸蒸日上啊!”
“你要是不说,我还真没注意,不过现在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其中一个汉子听完后,猛地一拍大腿,懊悔道:“早知道那是块风水宝地,当初就是借钱也要买下来!”
“你就别瞎扯了!杜家在那住了十几年,也没见发迹,还是陈家小子头脑精明。”
“你们说那那么多药材,得卖几十两银子吧!听人说,药材可值钱了。”
“何止几十两,我看百十两都有可能呢!可惜啊,和我们没啥关系。”村民们纷纷叹息。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只见人群中有个汉子,在听到“百十两”时,脸上迅速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异样。
不一会儿,他便找了个借口,匆匆离开了人群。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杜大山的大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