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陌不傻,能从门阀世家中杀出重围且站稳脚跟的本事自然过硬,稍加点拨便想通了其中关窍,试探地问道:“殿下是想利用这条政令刺激商人将梁国的白银大量流入我朝?梁国本就缺银,平时收税都是用他们本国的铜钱,而那两百万两白银的岁贡势必会逼迫梁国让百姓强行改用银子交税。若我朝商人此时再不断让梁国民间的散银流失,随着银子越来越少,再加上过程中的损耗以及层层剥削,想要征够两百万两白银怕是会难上加难,梁国的经济也会随之动荡,甚至会崩溃。若此时朝廷争斗不断,无暇顾及,那梁国必将大乱。”苏云陌越说越亢奋。呵呵,要真一切顺利,别说大乱了,估计会直接造反吧,届时等他们两败俱伤坐收渔翁之利即可,就算打起来,我们也完全可以以救万民于水火的旗号攻打他们,说不定那些百姓还会很高兴呢。思及此,苏云陌立刻起身表了下忠心:“新政令并无不妥之处,微臣自当大力推行。”
苏云陌看了眼上位的安乐,心道:‘不愧是殿下,这一环扣一环的,难怪圣上宁愿大力扶持自己女儿给未来皇帝当后盾也不愿意多费心教导几位皇子,不出意外的话殿下以后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长公主,虽然和现在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安乐笑了笑,此刻苏云陌只是被一腔热血冲昏了头,冷静下来就会有些疑虑,还是实际的利益更能拴住人心,开口安抚道:“若梁国不复存在,到时可需要大批官员前往治理,山高路远又水土不服的,世家子弟可没几个能吃得了这苦头。况且到时候百废待兴,总得有朋友帮衬着恢复生产作业什么的,干的好了那可是大功一件,你说对吧?”
苏云陌听懂了安乐的潜台词,科举一事上她只会给商人参考的机会,不会再有其他优待,几个皇商加在一起到时也就多出几十个人罢了,比起长远的利益根本不算什么。况且就算真的侥幸考中,门阀只会比我们更加排挤,到时候还是会与我们结盟,不如现在就买他们一个好。毕竟公主说的也没错,日后还有不少地方需要他们帮忙,提前打好关系以后也能轻松点。况且,商户别的不说,钱还是挺多的。虽不想承认,但读书习字确实很费银钱,他们反而比平民更容易接触到那些东西。苏云陌理清了思路,当即表示会全力配合新政令。
安乐见状也就放心了,搞定了苏云陌,那些寒门士子应该就不会闹腾了,就算有几个拎不清的,相信有的是人能替她处理好。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她还是给了苏云陌一些足够说服人的理由,怎么用就看他发挥了。“商人走南闯北的,消息多少也会灵通些,况且被梁国逼得走投无路的百姓们,谁知道会做些什么呢?不过,本宫也只是给他们一个机会,有没有人能领悟,能领悟多少本宫就不知了,反正皇商总共就四个,总能挑到满意的。”
‘好一个二桃杀三士啊,提前得到消息的我们可有的是时间准备,甚至可以好好商议推哪几家,这其中的利益可不小。公主,还是向着我们的。’苏云陌恨不得立刻回去好好研究一下大周有名的商贾之家。
看见苏云陌的样子安乐也好心放人,最后说了句:“苏大人兢兢业业,长此以往,不消几年,便能时常相见了。”
饶是归心似箭苏云陌也因这句话砸的不知东南西北,他知道这是殿下对他苏云陌的承诺。时常相见,远在冀州可做不到。能进入洛邑,进入真正的权力中心便是公主对他的承诺。当然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她需要他以及身后的寒门站在她那一边。但这其实也没什么,除了公主,没有人会提供这个机会,身后是世家大族的太子与永王也不可能。苏云陌向安乐郑重地行了大礼:“微臣定当为公主赴汤蹈火,万死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