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不一样的教育体制改良!(2 / 2)

因此,光是一个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

光是一个射,饶是以李唐的智商和学识,理解起来都费劲。这要是让小朋友们来学,简直是太为难他们了。

由此可见,普及汉语拼音,把文言文改良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对实行全民教育是何等重要。

从内务府出来,李唐直接去了新成立不久的教育署。

教育署,是由龟兹由崇玄馆和通道学两所原安西都护府辖下的教育机构合并而成。

署长李暻璋,是已经殉国的李琇璋的堂弟,也是郭昕长久以来非常倚重的幕僚师爷。

寒门出身的李暻璋,曾经也有过儒家“经世致用”的远大抱负。奈何大唐朝廷对于人才的选拔一直讲究氏族门阀背景,寒门子弟哪怕再有学识,也是报国无门。

心灰意冷之余,李暻璋当年得知郭昕被其叔父郭子仪推荐远赴河西走廊巡守安西四镇,毅然离开长安这处伤心之地,随郭昕一起远走西域。

可以说,郭昕之所以能在龟兹坚持跟吐蕃人抗衡,在民生经济经略方面,李暻璋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

身为信奉孔孟之道的传统儒生,如果换了其他人来跟李暻璋讲要对汉家“六学三馆”教育机构进行改革,李暻璋肯定会骂其人大逆不道。

然而,李唐是龟兹所有人公认的神!

李唐所传的圣人学问,乃神授不传之秘。

心志坚定的读书人,自古以来都是认死理的一根筋。

当李暻璋完全认可了李唐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后,他比任何人都更为尊敬李唐,俨然把李唐视为可传圣道的师长。

李暻璋这会儿正在教育署衙门内堂温习汉语拼音的声母和韵母,得知李唐突然来教育署视察工作,赶紧扔下手里的课本出门迎接。

“李师,您今天怎么有空来教育署?”

见到李唐后,李暻璋二话不说直接作揖深躬,执弟子之礼。

李唐神情淡然地轻轻摆了摆手,一边缓步跟着李暻璋往内院走,一边问道:

“李署长,崇玄馆之前的道举,学子是否有习武方面的功课?”

李暻璋想了想,措辞严谨地答道:“回大首领,道举,从学问层面来讲,主修道家思想。按大首领关于学科的重新划分,道举更大程度属于哲学的范畴。

不过,道门传统的养气之道,也是必修功课。养气之道,注重内养,与天下武林各派传承的武学还是有所不同。如果老朽理解没错的话,大首领说的习武,应该偏向于沙场拼杀的技击之术。”

李唐点头说道:“嗯,你这样理解没有错。我今天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船山书院设立的医科,很有必要秉承医武不分家的传承。

可以考虑把医武之道加以拆分,按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层级按不同年龄段进行传授。”

李暻璋若有所思地问道:“大首领,您的想法,是不是把道举加以衍生,加重医武方面的科目?”

“呵呵,我就是喜欢跟聪明人说话。”

李唐很是欣慰地点头说道:“科举、道举和武举,在武则天执掌天下的武周时代,可谓是百花齐放。

若非天下读书人通过舆论宣传,生生将武则天赶下台,按武则天的教育理念,中原汉家江山何至于被回纥人和吐蕃人压得抬不起头。”

听李唐提及一代女帝武则天,李暻璋低眉垂目,没有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