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启航远征南极大陆(A)~序章南极圈(1 / 2)

南极圈是地球上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极圈是指南纬66°34’的纬线圈,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这条纬线标志着南半球发生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最北界线。在冬至期间,南极圈内所有地区都会出现极昼现象,而在夏至期间则会出现极夜现象。

南极圈周围环绕的是南冰洋(也称南大洋),这是世界第五个被国际水文地理组织确认的大洋,也是唯一完全环绕地球未被大陆分割的大洋。南冰洋由南纬50以南的印度洋、大西洋和南纬55°-62°之间的太平洋组成,其面积大约有2032.7万平方公里。

南冰洋的海水平均深度在4000米至5000米之间,最深处在南桑威奇海沟,深度达到了8400米。

在地质研究方面上,历史上中国科考队在南极地区开展了多项地质调查,例如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成功钻取了冰芯和基岩样品,获取了冰下地质环境的详细数据。

这些研究有助于揭示南极冰盖的动力学演化机制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洋流分布。

南冰洋中最显着的洋流是南极绕极流(Antarctic circumpolarcurrent,Acc),它是世界上唯一一支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全球性环流。该洋流对全球气候系统和海洋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而南极绕极流与西风带相互作用,形成了西风漂流,这是南冰洋表层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极圈不仅是地理上的重要分界线,其周边的南冰洋还因为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复杂的洋流系统而备受关注。从冰下地质研究到全球洋流的作用,南极圈及其周边区域在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