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渊和沮授相视而笑。
曹操补充道:“主公,国渊和沮授先生有共同执行屯田之举,二人颇为交好。”
国渊鞠躬道:“曹县令过誉了。我对屯田一事略有心德罢了,倒是殿下,竟对屯田相当精通,令国渊十分佩服!不知国渊是否有机会,能与殿下你长谈呢”
刘辩毫不掩饰欣赏之意,应道:“若有机会,本王必与子尼先生畅谈。”
国渊再次行礼,亦退回原处。
曹操又在余下三位人才之间思考了一下,最终选择……“主公,这是名士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人;这位是管宁,字幼安,和邴原是同乡!”
曹操歉意地看了一眼五个人才里最年轻的,随即便把注意力放在第三位人才和第四位人才的身上,继续道:
“不知主公可曾听过「一龙」这称号——龙头是华歆,龙腹是邴原,龙尾是管宁……这两位,便是「一龙」里的龙腹和龙尾!
说来也巧,清长写信给国渊的时候,刚好国渊和邴原先生、管宁先生结伴,想要游历辽东一带……多亏清长的信件来得及时,倘若再晚一步,只怕国渊等人便离乡了!
国渊对于清长的邀请甚感兴趣,这才说服了邴原先生、管宁先生,三人才一同前来……可惜,邴原先生和管宁先生皆是满腹才华,能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倒不是教师人选,可惜咱们南皮县至今都没有建成一座学院——”
说至此处,曹操幽幽地注视刘辩。
直令刘辩头皮一麻:唔~后面一句话,真是该死的耳熟啊又让我忆起管亥曾经三番五次地问我为甚么不建书院、学院……
懂了!
他说:“既然有「老师」自远方而来,本王自然不能再忽视教育一事……本王会尽快安排!就建一所大大的书院,以供天下所有想学习之人!到时,还请两位老师教导呀”
闻言,邴原和管宁两眼一亮,高兴道:“殿下英明!敢不从命!”
邴原和管宁喜不胜喜,自觉退后让道。
然后,曹操便对最后一位人才说:“主公,此人姓孙,名乾,字公祐,北海郡人,算是大儒郑玄高足之徒。”
言下之意是:孙乾是郑玄的徒孙呗
怀带微妙的心情,刘辩打量孙乾,就见孙乾顶多二十岁出头,一板一眼,瘦瘦小小,搁在其余四个人才里头,被衬托得十分年轻。
年轻,换句说话:资历不够。
的确如此:当前的孙乾怎么看,也仍是一副成长阶段的少年模样,让刘辩直感对方是学生,还没毕业。
真没弄错吗
刘辩想了一想,念及孙乾本该是刘备帐下的幕僚……算了!算了!旧事不提也罢!反正孙乾也算是大师郑玄的门下弟子,横竖是一枚人才,走的是外交使者路线,没准以后派孙乾出访别的州郡,也许有意外收获呢
想到这里,刘辩道:“不愧是郑玄先生的学子,本王觉得孙乾先生才气逼人呢”
孙乾耳根子红起,嗫嚅道:“殿下谬赞了。学生才疏学浅,还得好好学几年才行,希望那时学生的才华,能够帮助殿下。”
歪了歪头,刘辩听出孙乾紧张过了头儿,好笑地安抚道:“先生既来南皮县,想来学识足够扎实,莫要谦虚了!南皮城的发展,可不离开小先生呢
当然,也离不开诸位的帮忙!”
刘辩流畅地话锋一转,成功地博得五个人才们的好感。
“主公,咱们这边的新面孔介绍完了,敢不敢再介绍主公你那边的新面孔啊”抚了抚掌,作为效忠刘辩的曹操,曹操欣慰极了,却是锁定诸葛珪和诸葛玄,直白地询问,“这两人是谁我怎地从来没见过”
刘辩呆了一呆。
哎哟!
不提诸葛珪和诸葛玄还好,一提……刘辩转向石越,开口道:
“石县令,本王差点忘记一件事儿……咱们南皮县,还有「火桶」吗”
——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