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哭笑不得地注视刘备和张飞愧疚不已:啥情况呀衬托得他像坏人似的。
抬了抬手,刘辩道:“两位莫要着急,两位莫要着急!不是坏事,是好事——荀先生!”
顺势地,刘辩望向荀攸。
像是练习了无数遍,荀攸娴熟地从袖中取出一份诏书,打开,从容地念着诏书。
其内容是夸关羽英勇无双,为汉室争光,特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听得关羽、刘备和张飞一愣一愣!
刘辩有趣地打量刘备等人的反应,但见刘备一脸茫然、关羽神情呆滞,而张飞则瞪大两眼……三人活像一副没见过世界的乡巴佬,表情非常滑稽。
竭力地,刘辩忍住笑意,直至荀攸把诏书念完为止。
将诏书送到关羽的手里,荀攸又拍了拍手——
但见两名护卫们前来,手里捧着相应的印绶等证物,更令关羽目瞪口呆。
“恭喜了!”刘辩轻笑,还朝刘备挤了挤眼睛。
刘备有一会儿空白的功夫,走神好半晌才给出回应,应道:“谢谢——我是说,我替二弟谢谢你了!二弟,恭喜呀你居然封侯了!”
就像玩儿那般,太轻描淡写和敷衍潦草,就得到无数有识之志梦寐以求的侯位,如何不令人妒忌呢……不不不!不是妒忌,是羡慕!嗫嚅了嘴唇,刘备想说甚么,却又不清楚该说甚么。呆了一呆,刘备呆呆地看向关羽,又再走神。
相比刘备的吃惊,关羽和张飞也不逞多让:关羽手捧诏书,僵住身体,一动不动;张飞两眼发直,嘴巴也合不拢了……
“三位,冷静,冷静!你们激动过了头儿。”刘辩拍了拍手,试图拉回三人的注意力。
最终,三人发呆好久,才缓过劲来,磕磕碰碰地瞅着荀攸,又低头瞅向关羽手里的印绶和文书——“二哥,你真封侯了”张飞吃力地眨眼,活像身体不听使唤。
“好像是的”关羽低头,盯住印绶和文书,仿佛要把信物瞪出一朵来。
刘备深呼一口气,再呼一口气,努力地平静心绪。波澜不惊地,刘备道:
“二弟,你真厉害!我家二弟好生优秀呀!年轻轻轻,就封侯登顶了!”刘备激动不已,眼角都泛起泪。
“多谢大哥夸奖!”关羽一张红脸不该再红下去了,否则谁也辨认不出来关羽是否在害羞紧张——眸光一转,关羽对荀攸说,“还有吗”
嗯
荀攸一头雾水,反问:“有甚么”
“陛下的任命文书。”
“这不在你手上吗”
“关某是说,还有没有我家大哥和我家三弟的任命文书。”关羽笔划。
哈!
刘辩嘴角一抽,默默地吐槽:不愧是桃园结义三兄弟!这封侯之举,也学同进同出啊再来三份封侯文书吗
亏你想得出来!
荀攸也震惊了,惊道:“甚、甚么你家大哥你家三弟——且慢,老夫我没有任命文书了!就只这一封呀”
“甚么”关羽把眼一瞪,比荀攸更震惊,“为何只有关某被封候,而大哥和三弟却没有——且不提大哥,单说三弟,便能与我关某打个平手,怎就不能封侯了”
荀攸:“……”
头一次,头一次荀攸被关羽这种蛮横无理的说法给堵得语塞,说不出话来。
更夸张的是,关羽还道:“既然大哥和三弟都没有,那我关某也不要了!”
不……不要甚么
手托下巴,刘辩差点跌了下巴:关羽拒侯,不当「汉寿亭侯」了!
这这这……这可能吗
却听关羽说:“别这么看我,我是认真的……”
“认真二哥你哪里是认真啊”张飞跳起,扣住关羽的肩膀,使劲地摇晃,“二哥,你为甚么不要爵位如果你是替俺和大哥着想,那大可不必!
此爵位,是你应得的呀实至名归啊!
有了爵位,二哥你不就能更好地帮助大哥了吗
大哥,是也不是”
刘备沉默片刻,才道:“是……是啊!”
见状,关羽思考片刻,开口道:“大哥,三弟,我是一介粗人,不懂甚么大道理,但我也清楚「同进同出」这句话……我若封侯,大哥和三弟也不能少!否则便是我封侯了,而你们却没有,那对我来说,又有甚么意义”
“二弟!”刘备动容地喊。
“二哥!”张飞泪流满面。
最后,刘辩和荀攸一起见证了刘备、关羽和张飞抱头痛哭的场景。
直令荀攸不忍直视。
趁着对面三人叽叽喳喳地哭啼之余,荀攸对刘辩的抱怨道:“你瞧这兄弟情深的,还真令人羡慕!不知情的,还真以为这三人破产了呢”
这下,轮到刘辩被逗笑了。
清了清喉咙,刘辩道:“关将军!你当真拒掉「汉寿亭侯」吗”
短短一句话,顿令现场的哭声戛然而止。
刘备和张飞齐齐地瞧向关羽,而关羽拱手,轻描淡写道:“没错,拒掉。”
刘辩点头,对荀攸说:“能辞掉吗”
荀攸:“……”
见过罢官下野、专心教书、育人成才,但却从未见过有人拒爵位啊!
这让荀攸说甚么才好
苦笑地,荀攸道:“那好,老夫就暂时收回任命文书和印绶罢关将军不介意罢”
余光一瞄,荀攸瞄向关羽手里的相关物件。
关羽大大方方地捧起相关物件,将其交到荀攸手里。
荀攸风中凌乱。
刘辩则目光闪闪,玩味地心道:是巧合,还是巧合
只因不想单独封侯,就任性地拒掉封侯之事……搁到外人眼里,只怕关羽不识时务罢可是,刘辩却觉得:
关羽歪打正着了呢
刚好瓦解了远在洛阳皇宫里的汉帝阳谋。
也算因祸得福罢
眼珠子一转,刘辩说:“三位县令们,没有别的事了,你们且退下罢。”
刘辩挥手赶人了。
于是乎,刘备、关羽和张飞也不久留,就此告退。
三人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真就把「同进同出」发挥得淋漓尽致啊
摇了摇头,刘辩对荀攸说:“虽说关将军拒了「汉寿亭侯」,想必荀先生你不会真把东西再还回洛阳那边罢——你瞧这样可好:你把东西留下,本王会书信一封,替王叔和张将军各要一份侯位,那时三人一起封侯,也算一段佳话罢”
荀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