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殿下要回洛阳否(2 / 2)

荀攸从袖中取出一份诏令,说道:“——渤海王接旨!”

嘴角抽了一抽,刘辩便起身,下拜,迎旨。

与此同时,曹操等人也庆幸刚才没走,否则可不就错过重要之事么——忙不迭地,曹操等人也鞠躬,行礼,竖耳倾听!就听荀攸念旨,满嘴之乎者也,总结起来一句话,即:

快到一年一次的「祭祖」了,身为皇长子的刘辩史侯、渤海王,兼领渤海太守必须回洛阳,与汉帝、何太后等一众汉室宗亲……祭拜先祖,慎终追远!

顺便提一嘴:古代的人们相信祖先的灵!魂会同神祗一样,对自家的子孙有施福降祸的能力。是故古人敬礼祖先,求其施福避祸,并供奉祭献,此乃祭祖的由来。

而秦汉三国时期的祭祖多指元旦或除夕,盛大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初一,并不是指现代的一月一号!现代常用公历,公历则是二月中旬的样子,仍是有所区别……

坑啊!

“——殿下,接旨罢”荀攸说。

刘辩叹息地接旨,却并不答话。

刘辩站起身来,将诏令放在案几上。

“……殿下”荀攸轻声地问。

刘辩却揉了揉额头,瞄了一眼曹操等人,不答反问,问起曹操等人,问道:“嗯你们还没走”

曹操等人心知刘辩要与荀攸商讨要事,便默不作声地拱手,闷声依次地走开。

很快地,书房里只剩刘辩和荀攸俩人。

这下,刘辩和荀攸说话倒是方便了。

刘辩回到案几前坐下,再次地翻开那份诏令,直白道:“说罢!到底么回事

那时我不是特意写了两封文书吗怎却没有回复,反而……”

反而,居然命令荀攸快马加鞭又赶回南皮县,通知他前往洛阳城「祭祖」

开甚么玩笑!

便宜父皇是说过甚么「无论如何,朕一定会召你回来」的话语,可是刘辩从没放在心上——都把他贬……咳!是他主动地退出太子之争,自请去渤海郡偏安一隅了,便宜父皇怎可再把他召回呢

这不是给朝堂吏员们放出一种信号么

一种「陛下再讨厌史侯,亦不敢另立次子董侯为太子」的信号啊

这……

刘辩满头黑线,一言难尽。

荀攸苦脸地瞅着刘辩,亦觉郁闷非常,回道:“殿下,你上奏的两封文书,差点没把陛下气坏身子……陛下真是活生生地气出病来,正被医巫治疗呢!”

“啊医巫”刘辩大惊:甚么情况生病了不请医师,请医巫——是嫌命太长吗

怎么想的!

刘辩轻拍案几,喝道:“你们……也同意了不请医师、太医,偏请医巫”

让医巫兼用「巫术」治病……跳大神么你们想害汉帝早点驾崩吗

不不不——

刘辩啊刘辩,冷静,冷静!无非是气出病来,只需好好地调养几天,就能痊愈……不要大惊小怪,这没甚么。

刘辩努力地平复心绪,缓过劲来。

“父……父皇的病情如何”静下心来,他小声地询问,“不严重,对罢”

“这……”荀攸欲言又止。

该怎么说呢

陛下的病症,的确不严重,然而……

然而,有人却希望陛下的病症很严重!

再加上,陛下常年荒……淫无度,就算说成甚么精力衰竭啥的,也算合情合理。

作为大将军何进的心腹谋士,荀攸有幸见过陛下几次,但见陛下的面色越显苍白,精神也越发萎靡,一副穷奢极欲、掏空身体似的,哪怕年纪正盛,仍有威严,只才三旬出头,却已显示一丝颓然,只怕不久后……

没来由地,荀攸生出一缕不安,却不敢细想下去。

“怎么很严重吗”瞧见荀攸一言不发,刘辩头皮一麻,心下一沉。

转了转眼珠子,荀攸道:“在外人看来,也许不严重,但观殿下乃是陛下之子,殿下若能面见陛下,大约会认为很严重。”

荀攸说得模棱两可。

言下之意:殿下,严不严重,你亲自见一见罢。

“看来不严重。”刘辩面不改色地开口,“这次你回洛阳后,好好地劝一劝我的父皇罢——请医巫看病,实是不可取也,应请医师才对。”

“殿下,你是何意”荀攸微微地吃了一惊,快速地悟出刘辩的想法,“殿下,你不回洛阳吗”

你……要抗旨吗

便听刘辩道:“本王虽想父皇和母后,不过本王既然是渤海王,兼领渤海太守,就必须对渤海郡上下负责……本王不回洛阳了,请代本王向父皇、母后问安!”

荀攸:“……”

不!

这不是真的!

荀攸涨红了脸,咬牙道:“殿下,你必须回洛阳啊!你不是思念陛下和皇后娘娘呢你怎能不回洛阳城况且「祭祖」万万不可缺席啊……来这之前,皇后娘娘交待了,如果殿下你反对,那么皇后娘娘将携大将军,一同前来渤海郡!”

到时,会是甚么场景荀攸没再说下去。

却把刘辩吓得不轻。

甚么

我若不回洛阳城,何皇后和大将军何进就来渤海郡

这这这……这可能吗

刘辩睁大双眼,不敢相信地瞪向荀攸,直觉听错了:

这事怎么想也不可能嘛何皇后和大将军何进是何许人也——皆乃一人之下,而万人之上!假设「祭祖」的日子里,何皇后和大将军何进缺席,不在洛阳城陪同陛下进行拜祭,而不远千里地赶到渤海郡……

刘辩打个哆嗦,明知这不会发生,却仍旧吓出了一身冷汗。

太、太吓人了!

他才不想见何皇后和大将军何进啊

正想着,刘辩又听荀攸问:

“殿下,要回洛阳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