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竹两眼一亮,高兴道:“我平生最爱结交天下豪杰!师弟你气质不凡,想来你所推荐的将军,亦是豪杰!敢问这人姓甚名谁,我可听没听过”
刘辩耳根子一红,赧然道:“这……师弟我不好说呀事实上,这三个结义兄弟要比师兄你们大上一轮呢”
孙竹道:“无妨,无妨!豪杰贵在才能,而不在年龄也。”
刘辩道:“我只知有一将军姓关,名羽,不知……”
“莫非是关羽关云长!”孙竹脱口而出。
“师兄你竟听过”刘辩顿觉不可思议。
孙竹兴奋道:“略知一、二!听说关将军武艺高超,冠绝北方,协助幽州的公孙瓒将军击退十万乌桓突骑,至少保障了幽州十年的安定!往后,只需据守幽州,而不必再烦恼乌桓会上蹿下跳了……”
看向刘辩,孙竹两眼亮晶晶,毫不掩饰眼中的羡慕与向往。孙竹道:“是了,是了,关将军如今也在渤海郡,对吗——他日我定要前往渤海郡,去拜访拜访关将军……对了,听闻关将军被封为「寿亭侯」,却拒绝了,可有此事”
“是的。”刘辩说,“关将军身为结义二弟,自然不想让大哥为难……”
“啊关将军……有结义大哥和义弟么”孙竹大为惊讶。
“是啊!关将军的大哥是……”
吧啦吧啦,刘辩与孙竹干脆地说起关羽结义兄弟刘备和张飞二、三事,听得孙竹津津有味。
末了,刘辩还谈起渤海郡其余人才,诸如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和袁术、被评为「治世之能臣」的曹操,直把孙竹听得两眼都瞪大了。
期间,周俞感叹不已,叹道:“看来何师弟的家乡实乃风水宝地,竟有如此之多的俊杰聚集一处,想来渤海王定有明君之……”
「姿」字尚未落音,孙竹又捂住周俞的嘴巴,试图地装作没有听见——“哈哈哈哈!”孙竹对刘辩扬声说,“总之,等我和周弟一起北上,作客南皮县,何师弟你可别推辞呀师兄我甚是期待呢”
刘辩莞尔道:“一定,一定。”
三人相视笑起。
接下来,孙竹和周俞又讲起书院有趣的经历,直把刘辩逗得呵呵直笑。
三人相处融洽,颇为投机。
眼见天色渐晚,刘辩终于提出自己的请求:请求周俞将《邹子》抄写一份,送给他,而周俞也答应后,刘辩挥手告别孙竹和周俞,与抄了一下午的荀彧等人汇合。
孰不知在他离开之后,孙竹和周俞也返回自个儿住居,讨论起了刘辩的身份。
“他肯定不单单名叫「何辩」。”周俞与孙竹面对面席地而坐,轻扣桌几,若有所思,“能对渤海郡的人才情况十分通透者,想来不是普通士族呢……可我实在没有听过渤海郡有「何」姓世家的人呀”
孙竹倒是无所谓,摆手道:“想那么多做甚你若不解,咱们走渤海郡一趟,不就行了——说到底儿,何师弟吹捧半天,不就是让想我们对渤海郡好奇嘛”
周俞摇了摇头,说道:“未必。我只担心咱们真去渤海郡,怕是回不来了。”
“哦此话何解”孙竹挑了挑眉,眉眼之间尽是自信,还透出一丝自负,“你我自幼习武,不说武艺高超,一般宵小却是难不住我俩……敢情我们连歹人也敌不过凭他是谁,我要走,谁能拦我!”
“兄长勿恼。”周俞说,“我只记起一件事儿,不知与他有没有关系。”
“何事”孙竹问。
周俞说:“这事相当隐晦低调,传闻去年,汉帝长子被封为渤海王,迁去了渤海郡……”
“汉帝长子”孙竹脱口而出,“那该姓「刘」,而不是「何」呀”
“话可不能这样说。”周俞说,“兄长你不叫孙竹,而弟亦不是周俞,凭甚么何师弟就非要是何师弟了……”
“此话怎讲”孙竹心下一跳。
周俞道:“兄长可知何皇后汉帝长子正是何皇后的孩子,其本家姓何……”
“你是说,何师弟本名不姓何,是冒用他的母家姓氏”孙竹倒吸了一口凉气。
周俞目光闪闪,颔首,却默不作声。
孙竹抽气。
孙竹和周俞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