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封信是诸葛谨的字迹。
诸葛谨沉痛地告诉他,他的王叔刘备已经知晓了,幸好王叔刘备连同关羽和张飞皆作不知情者,还请刘辩殿下放心。
药丸。
他头都大了。
刘备、关羽和张飞都知道了,他不信曹操、袁绍乃至袁术,就没收到半点风声。
叹了叹气,他问:“诸葛谨兄长不准备迎接我们”
徐庶摇头道:“庶也不清楚。”
他没追问,而是说:“距离你说的那天,可是明天”
徐庶道:“是的。”
“那么,我们到时乘船回去”他再问,“船只由谁提供”
徐庶摸了一摸鼻子,回答:“据说是来自江东的陆家。”
“陆家只有陆家吗”他挑了挑眉,一提到「江东陆家」他就来劲了:他还记得江东陆家未来会出好几个人才,甚么陆康、陆绩、陆逊——尤其是后者陆逊,那简直是典型的「书生拜大将」存在啊!
只可惜以上提到的三人结局都不太美妙:陆康忠于东汉朝廷,有相当显著的政绩,惜叹替朝廷抵抗孙策,城陷后,去逝;陆绩是陆康之子,自幼聪明过人,知礼节,懂孝悌,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六岁就有「陆绩怀橘」的佳话,可惜是个短命的,比太史慈还寿短……
嘴角抽了一抽,他甩了甩头,又问:“可知由谁负责航行可靠吗”
徐庶道:“可靠,可靠!是周师弟亲自联系的人!对方来头不小,姓陆,名康,颇有义烈之名,好像隐约地打听到了你的消息,这才改了主意……事实上,那人是庐江太守,原不该前来——”
真的假的啊
这也太有排面了!
刘辩抽气: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说曹操,曹操到他刚想起陆家的人才,人才陆康就自动地出现
这也太巧合了!
不过……
不过,他挺满意就是。
舒了舒气,他说:“如此,我也放心了。”
应该……能放心罢
他是这般认为,然而……
然而,待到出航那一天,果如徐庶所说,风和日丽,顺风顺水,按照既定的海上路线,的确能加快航行速度,指不定真能早早地抵达浮阳县的海岸
只是,当刘辩他带一群人,来到黄县的港口,望见一艘巨型的商船后,就彻底地失了言语,变了想法:那是商船吗那是商船吗怎么看怎么像是战船罢
快看!巨大的商船……啊呸~那分明是战船!是战舰!战舰的「楼船」高十余丈!
足足有五层!
更夸张的是:楼船不仅外观巍峨威武,而且船上列矛戈,树旗帜「陆」,戒备森严,宛如水上堡垒,攻守得力——
反正刘辩看见这艘船上到处是人!
这这这……刘辩心惊肉跳:且不提甚么安不安全了,真要坐上这艘沉重的战舰,真能快速地回到浮阳县吗
不不不——
应该说:这种明显超出规模水准的战舰陆氏家族是怎么做到的
刘辩敢发誓:连朝廷都不一定有钱,能造出这么豪华气派的船来。
所以说,能造出此船的陆氏家族到底想做甚么——造反么
他刚兴起这一念头,就听周瑜说:
“厉害,太厉害了!值了!太值了!——殿下,请登船!”
啊
他眨了眨眼,望见船只停靠过来,一名年长的吏员带着一名少年和一名孩子,正在船上朝他微笑,还鞠躬行礼!
愣愣地,他带人登上了船。
“殿下——”
孙策和周瑜的声音同时响起。
显然,大哥孙策和二哥周瑜并不会跟他回渤海郡。
至少不是现在。
“保重!”孙策和周瑜,外加太史慈朝他挥了挥手。
于是乎,他也挥手道别,却并未多说甚么。
很快地,他和荀彧等人乘坐陆氏家族的战舰,乘风破浪,直达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