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原因是汉帝刘宏,他的便宜父皇,过度重用宦官,图的是平衡朝堂各方势力,遏制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力量,顺便打压一下士大夫——没法子,士大夫多是世家、豪强出身,且把人才给垄断了……若他没记错,朝廷有权有势的大臣们几乎都沾亲带故
总之,他没父皇的老练手腕,做不来各种稳定,就只能釜底抽薪,把宦官、世家、豪强,以及外戚,逐步地瓦解,至少要保证这四家没有多少军权,威胁不到自己。
唔~话也不能说得那么绝对:或许会因一些特殊情况,而有特例
就比如说他的大舅舅,当朝的大将军何进
但是,他又觉得以何进的才能,真没法匹配到大将军那般的高度啊
不过,以上种种理由,他就不直白地说了,免得吓坏大家。
不管怎么说,先拿宦官「十常侍」开刀,大约会是有识之士的共同目标
果不其然,当他提到「十常侍」二字后,众人的表情明显变成同仇敌忾。
他也不含糊,又说:“如今,两方僵持的局面即将打破——诸位,何不仔细地想一想,倘若我发布告示,宣布定南皮县为国都,并在南皮县另建皇宫……旁人也就罢了,你们猜十常侍会是如何反应”
能是甚么反应——如果赞成,那就得千里迢迢地赶往南皮县,途中遇到甚么意外,那可不好说;如果拒绝,大将军何进岂不是有理由处置这群该死的十常侍了
只是,这一计必须假戏真做,还得获得所有大臣们的一致通过才行。
不然,大臣们反对,十常侍不就又有借口敷衍了
所以说,大将军何进也必须全力支持殿下的决策,是吗
——大将军何进肯定会无条件配合殿下才对:毕竟提出让殿下登基之人,也少不了大将军何进的参合啊!
这下,众人忍不住地抽了抽气,满脸惊叹。
尤其是听出他话里话外,所想表达的意思竟是「迁都是幌子,是用来诛杀宦官」这一说法……甭管甚么迁不迁都,众人终是上心了,信了,不约而同道:
“殿下眼光长远,我等皆不如也。”
言下之意:居然都同意了。
至于真铲除了十常侍后,殿下会不会重回洛阳……众人不敢细想也。
总之,登基是必须的,国都定不定在南皮县,那却无所谓……众人想通了:先让殿下赶紧登基,变成陛下,到时再来讨论该不该回洛阳都城。
那时,想来小陛下要面临文武百官的共同谏言罢
还是让小陛下自个儿去头疼罢。
众人略有期待小陛下会如何应付。
众人纷纷地表态——
袁绍拱手道:“殿下之心计,实令绍佩服!绍愿意配合殿下,殿下尽请吩咐罢!”
曹操拱手道:“主公,曹孟德誓死追随你!方才我也说过,绝不会对主公你的任何决定,提出质疑——主公,你尽管放手做罢!”
袁术拱手道:“殿下,此计虽好,却有些冒险啊!殿下最好与大将军通个气儿……放心,你是殿下,术是臣子,殿下要臣去哪儿,臣就去哪儿!殿下一句话,就算把南皮县定为国都,术也无异议!”
刘备拱手道:“殿下,你会是一国之君!汉室有你,可复兴矣。”
关羽拱手道:“大哥维护殿下,关某自然也维护殿下!须知关某的职务,还是殿下给的,此情此意关羽绝不辜负!”
张飞拱手道:“俺也一样!”
荀攸行礼道:“殿下,你想好了——既然决心已下,就请殿下不要犹豫了!”
荀攸俨然一副催促刘辩的模样,似乎比刘辩还重视。
聆听众人最终松了口去,刘辩轻扣案几,平静道:“那么,就这么决定好了。”
“喏!”众人异口同声地响应。
刘辩与众人相视,不约而同地笑了。
然后,笑过之后,刘辩又道:“做戏就要做全套,我要把南皮定为国都,那就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明天起程,我们尽快回南皮,规划登基事宜!”
众人:“……”
总、总觉得哪里不对
殿下,你好像反客为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