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在希望的田野上(2 / 2)

远远的,乡亲们就一拥而上,围住了杏儿的马车,喜极而泣。柴勇的外婆一把将杏儿揽进了怀里,泪如雨下:“好孩子,你回来了,终于平安回来了!”

族长笑着解释:“这是水家村的天字一号令牌,这样的令牌统共只有十块,持有此令牌者,但凡是水家村的人都得听令行事!无论需要什么帮助,都可以提出来,水家村的人无不依从!”

水家村所在的地方,是圣上给杏儿的新封地。如今,杏儿的名下,已经有三个县的封地了。自打听说杏儿安然无恙,很快就可以回来了,圣上高兴得睡不着觉。竟然半夜爬起来写圣旨,赏赐了杏儿一大批的好东西和一个县,作为欢迎杏儿平安归来的贺礼!

回到篱县,沿途的人家十里相送。从县城东门的十里亭,一直到靠山屯,一路上,道路的两边都站满了欢迎的乡亲们。人数众多,连下跪的地方都没有,乡亲们只好挥手再挥手,齐声高呼:“欢迎公主回家,庆祝公主平安归来!”

似乎是看穿了侍卫的心思,杏儿又补充了一句:“密切留意两人的动向,以及他们周围的人的动向,看谁值得胜出!”

水家村的人,大约有一千来人,共五大家族,七十来户人家。五大家族,指的是一千年前,水家的五个兄弟带着家人去那个“世外桃源”避难隐居,千年过去了,就逐渐繁衍出了上千的子孙!

靠山屯村东头,里正带着村里的人,迎候在了村口的大榕树下。全村唯一没有出迎的,寥寥无几,也就只有姜氏和柴老二,以及几个眼红柴家之人了。就连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也硬是让子孙背了出来,坐在了路旁的石板上,殷切的等候杏儿的归来!

不料,族长竟然带领族人下跪:“请公主殿下笑纳!”喊声震天,情真意切。

在庄园里住了两天,处理好了几件紧急的事情,杏儿就跟水家村的人,一起去了新水家村。新水家村离无双山庄很近,只相隔了两座大山,一条河流,也就五十来里。无双山庄跟水家村(新水家村,只是隐族的人私底下的叫法,对外还是叫水家村)的田地,都是紧挨在一起的。那两座大山,一座是无双山庄的,一座是水家村的。

“这,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杏儿连忙推辞。

干脆,就回靠山屯去好了!

沈捷跟许悠然没能跟去,走到半路的时候,两人接到圣旨,立刻回京复命。杏儿也收到了旨意,但是允许她在靠山屯呆一个月,赶在桃儿大婚之前回到京城!

“公主殿下,请笑纳!”水家村的族长恭敬的向杏儿献上了一块古色古香的小令牌,这是用一种罕见的树木雕刻而成的,这种树木非常的其他,既防水也防火,早已绝迹。只有在那个“世外桃源”的水家村,还可以看得到,但是也是非常稀有的。

她是个有封地的公主,身份特殊,按理说没有皇帝传召,是不能离开封地的。所以,她很自觉的,就回靠山屯去了,并没有就这样回京城去。而且,桃儿的事情,她也听说了,心里总觉得有点别扭,也有点不满意。

水家村坐落在一个翠竹掩映的地方,背山面水,环境清幽,过去是一个人迹罕至的野地。买下那座大山,以及五百亩的荒地,还有一百亩的良田,也没有多少银子。

但是,一心一意爱着镇国公之人,恐怕也只有一个沈夫人了!沈捷希望父亲可以“浪子回头”,也希望母亲可以幡然悔悟,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自己人不要再“兴风作浪”,也别再让外人有可乘之机了!

水家村,一共被分成了一百三十个家庭,根据这个基础,一共修建了一百三十座院落。每座院落,都有五间正房,左右各三间厢房。前院种上草树木,修建了一个小小的晾晒场;后院是菜园,也是果园。

(杏儿反驳:哟!你本来就见不得光啊!影子侍卫啊,不就是隐藏在暗处的侍卫么见得光的话,还叫啥影子侍卫哟!)

几番推让,盛情难却,杏儿只好收下了。

“不用让,咱俩公平竞争好了!”许悠然笑得很淡定,似乎很有信心的样子,唇边的那一抹灿烂的笑容,刺激了沈捷。

水家村的修建,杏儿捐助了一万两银子,作为对水家村的人救命大恩的报答。兴建新的水家村,一共也只用了一万五千两的银子,杏儿的贡献挺大的。水家村的人当年匆忙避入那个隐秘之地,又过去了一千年之久,金银财宝委实不多。

“谢谢许兄,我会好好处理,让许兄费心了!”沈捷再次拱手,真心的谢过。说完,又道:“不过,在杏儿的事情上,甭指望我会让你哦!”

这两人,她必须深入了解一番,再做出最终的选择!以前跟皇室没有关系,没有这个能力,也不敢去“监视”别人,那也就罢了。如今既然都是公主了,有能力了,又有资格和权力了,自然不能白白的浪费资源!

黎大叔和黎大婶也热泪滚滚,哭得稀里哗啦,又哭又笑,看上去有点滑稽。不过,他们这个样子落在杏儿的眼里,却令她觉得分外的温暖。

正是金秋十月的好时节,陶然居一片金黄,稻浪滚滚,瓜果飘香。鱼儿肥美,莲藕鲜嫩,金黄色的小野菊开发在河堤上,也是一地的金黄。陶然居里,已经不再饲家禽了,家禽都移到了对面山上的安然居。如今的陶然居,空气更加清新,更加甜润了!

杏儿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心朵朵开。

靠山屯,我回来了,陶然居,我回来了!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话好啊,往后的日子,我要更加努力的经营。家人如今都过上了富贵的好日子,从这一刻起,我柴杏儿不再为家人而活,我要为我自己而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