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北部的郑氏仿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历代黎朝皇帝都被郑氏攥在手心里,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而南部的阮氏就如同孙权一般,虽然名义上向黎皇称臣,但其自成一个独立王国,水泼不进、针插不进,而且阮氏野心勃勃,一心只想攻灭郑氏,夺取国家政权。
安南(黎朝)这个国家虽然军阀割据,政权不能归于一统,但是它在名义上仍然臣服于大明朝,至今仍是大明朝的藩属国。弘光皇帝在南京即位时,安南还派出了使臣前往南京朝贡和观礼,也就是此次观礼,让安南使臣看出了大明朝的虚弱,回国之后,便将中原的情况报告回了国内,从那之后,安南虽然一如既往的向明朝称臣,但其再也没有派出使节前来朝贡,就连今年隆武皇帝登基,安南都没有使臣前来祝贺和观礼,这让朱聿键和孙稷侠皆为雷霆大怒,人家琉球王国那么远都来人祝贺了,你紧邻宗主国能不知道?这个国家的性格和某个东亚岛国很有类似之处,畏威而不怀德!
安南国土地形狭长,换在我们今天的地图上看,可以看出它的国土形状呈一个s形,国土面积也不大,还比不上云南的面积。安南北部以地形崎岖的高原山地为主,中南部则主要为平原,产粮区域也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地区,尤其是广阔的中部平原。安南的这片中部平原地形平坦、土质肥沃,特别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地理优势决定了它的光热、雨水资源极其丰富,恰恰这些优势条件正好是喜温热、喜雨水的水稻所必需的条件,故此这里的水稻可以达到惊人的一年三熟。所谓“谷丰伤农”,粮食多了,自然也就不被当回事了,在安南国,上至皇帝,下至黎民,普遍不把水稻粮食当做值钱的物件。
人比人气死人,北边的宗主国粮食作物本来就只有一年一熟或者两熟,现在由于小冰川气候,造成了大面积的粮食减产,而连年战乱,人口流失严重,更是让粮食产量雪上加霜,粮食成了最重要的战略物资,被各方势力所觊觎,清军那么着急南下攻略,不也是因为北地已经被多年的战乱给打烂了嘛,而南方粮食资源终归要比北地丰富一点,占据南方的几个主要产粮地,就能彻底稳定中国局势。
若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连百姓的粮食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那么它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崇祯朝名臣孙传庭在陕西镇压农民军时,就曾讲过“粮食就是人心”,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瞿式耜和魏方深刻认同孙传庭这句名言,所以为了不让孙家军和大明朝的百姓饿肚子,那么只能苦一苦安南国了......
鉴于安南的差劲表现,瞿式耜和魏方商量决定,要从安南筹粮,不需要对它讲什么礼节道德,直接下猛料就行。
定下这个基调后,瞿式耜和魏方为了节约时间,遂在护兵的保护下,直驱南宁。
为何选择去南宁呢?瞿式耜也是有考虑的,因为南宁为广西南部少有的大城,此处经济繁华、交通便利,兼有水运之利,而且此处离安南近在咫尺,若是从安南筹集到粮食,那么立马就能通过南宁的水路向北运输,大大节约路途损耗和时间成本,是一个很好的屯粮和转运的集散地,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战争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