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胡滢来了,经书被盗的案子礼部也当仁不让的要管。王宪说道:“老大人,这经书被盗一事,您在朝中认识的人多,说情的事情就得您这里出马,上圣皇太后我会找外祖父递上书信。”
既然收了王宪的钱,胡滢也不推辞,文人终身的目标根本就不是横渠四句那种,也不是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话说出来都够砍头的。
其实就是两个当官和立学。胡滢现在的官职已经到头了,历经六朝任礼部尚书三十二年,谁见了都要恭敬的行礼道一句老大人。景泰帝上位夺权,设置双尚书职务,所有的部门都安插进一个自己的人去分原来的尚书的权利,唯独没敢动礼部,只是不痛不痒的放了一个右侍郎进去。
立学他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自古以来学医都是要砸钱进去的,不仅仅是与药材打交道要花钱,他堂堂一个礼部尚书总不能给人看病吧,只能闲暇时间访名医,躲在后面看人家问诊,与太医院的太医交流心得,搜集医术、医方、药品,六十多年从未中断过。整个大明官职跟胡滢相仿,家境比胡滢穷根本不存在。如今立学也马上就做到了,这让胡滢一辈子的心愿都达成了。
一旁的绰吉汪速上师感动的不要不要的,他传教也有六十年了,第一次见这种愿意自掏腰包的大善人。“王千户,若是能够让御赐经书重归圆光寺,老僧愿意在寺中为其立经塔为王千户家人祈福,享受寺庙香火。”绰吉汪速上师看的通透,自己也要许出自己的承诺,要不然人家凭啥给你又是想办法给你在朝廷里走关系免杀头的罪,还给你印经书。
“那也行,到时候不要用我的名义,给上圣皇太后祈福就好,我个人再捐五十把挂锁,外加壹万银元给咱们圆光寺,希望上师能够好好传教,让佛光普照整个西北。”王宪可是两世为人,当然想明白为什么朱祁镇当年会花大价钱在西北扶持这么多寺庙,可不仅仅是洪武大帝与佛寺有渊源。西北地区多为少数民族,民族越多,信仰越多,信仰越多,对于明朝的认同感就越低,虽然佛寺不生产,不纳税,但是西北本来就收不上农税,税收来源则是茶马的交易税和盐铁矿税。这些与朝廷又不冲突,索性大力扶持佛教,让信仰逐渐统一,之后方便管理。“老王,把咱们得人集合一下,把杨进也叫来当向导,咱们跟着上师去一趟圆光寺。”
“好的少爷,我这就去安排。”王启年领命下去。
送走这些人,王宪要一个人坐在房间里陷入深思。他对于这期盗窃案并没有多大的把握。现在不知道对手到底有多少水平,能偷藏经洞,肯定是非常了解圆光寺的情形,能够开锁,搬运,藏匿,这说明有专业分工且人员不少,还能打伤寺中的僧兵,虽然说僧兵只是类似于携带棍棒的保安,但是能打伤他们并且安然逃走没有留下线索,这很可能是是武装份子。
自己这边都是自己的人,武力值高的可怕,再加上杨进这个夜不收向导,然后再从绰吉汪速上师那边要几个寺里的僧人协助,再加上自己看过的电视剧,应该就没有多大问题。
不知道这次要把大藏经扔给系统能得多少积分,系统又能更新出什么好东西来。得知其实抄书的价格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贵之后,把《永乐大典》抄录一遍的心思就再也压不住了。
外祖父说自己祖父王褒也是《永乐大典》的副总裁之一,这让自己这个身世也与套创世奇书产生了关联。说来自己这身世也真是离奇,祖父王褒是闽中十子之一,文学造诣极高。自己的父亲叫做王肇,年幼拜得同为闽中十子之一的陈安为师,陈安是大明第六位状元,也是命最短的状元,因为那一届正好是洪武四大案中的南北榜案,陈安被革除功名车裂而死,自己父亲又拜闽中十子之一永乐大典副总裁王偁为师,是二十五副总裁中最受解缙推崇和信任的人,结果与解缙一起被汉王诬陷入狱致死。王褒又将王肇托付给闽中十子之一的高廷礼,自己到汉王府上任纪善打算搜集汉王的不法之事,为自己好友报仇,命丧汉王府。
高廷礼得知自己好友前后都死于朝堂争斗,于是带着王肇辞官返回福州老家,自此寄情于山水书画诗词歌赋中,得以善终。
可是自己老爹悲惨的命运还没结束,然后就是娶妻生子,然后被莫名其妙灭门,只留下王宪这个独苗。可能大明建国以来,能比肩王宪家悲惨程度的,也就是方孝孺全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