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好一会儿之后。
大乾皇帝才批阅完手中的这一份奏折,放下奏折,推了推万寿镜,目光看向顾修:“先前你在奉天殿说的事情,可是真的?”
顾修道:“并不是真的。”
大乾皇帝蹙眉:“不是真的,为何你如此笃定不改革海禁,有害无益!”
“因为这事并未发生。”顾修道:“或许一切也会如父皇你所想的那样,国家富足了,百姓手中有钱了,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凡事都有对立面,有好方向,就有坏的方向。
但到底是往坏的方向还是好的方向,儿臣并不能未卜先知。”
实际上就是赌!
顾源等人赌往好的方向去。
而顾修却是占坏的。
毕竟倘若什么事情都只想好的不想坏的,不做提前准备。
那么迟早会崩盘。
大乾皇帝深吸了一口气,道:“并非是朕不相信,而是你说的太过骇人了。
不改革海禁,真的会有如此恐怖的结果,朕是无论如何都不肯相信。”
顾修说道:“父皇,先前改不改革海禁,影响的,无非是朝廷能不能赚钱,我大乾百姓能不能从中获利罢了。
可是如今不一样了,扶桑国那一座银山,改变了朝廷没有钱的情况。
但是,却并未改变百姓的生活,对他们来说,钱虽然多了,可是东西没变多,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涨价的情况。”
“真有这么严重吗?”大乾皇帝蹙眉。
顾修叹了口气,道:“父皇,实际上,儿臣十分不建议那些从石见银山挖来的银两用在国内!”
“何意?”大乾皇帝道。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
顾修也就把话说开了。
能不能劝说,那么就看自己父皇怎么决定了。
“儿臣的想法是,在开采石见银山之后,着手进行海禁的改革,海禁解除之后,将其用于进口海外的商品。”
顾修说道:“而后,催动商人们进行贸易,出口物品。
这样形成一个循环,而朝廷亦可从商人进口出口东西之中获取关税,商税等等税收。
这样的钱,才是真真正正的钱,并非像石见银山那种,虚的。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不但可以拉动国内的生产,以及商人的积极性,让国内的商品,日益增多,甚至进口各式各样的粮食,亦是不成问题。
亦或者是铁器等等一系列的东西。
让我大乾国力不断上升,可是,倘若是按照朝廷那些官员认为的,有了钱,就可以高枕无忧,继续维持海禁。
那么最终,大量的白银流入我国,而相对应的商品却并未增多,这就会导致儿臣方才所说的后果。”
“你说的很片面。”大乾皇帝道:“不过朕也明白你的意思.......”
说到这里,大乾皇帝叹息了一声。
“你以为朕不想吗?实际上,朕并非是不想解除海禁,而是想要解除海禁的阻力太大了。”
不用说顾修都明白,自己父皇所说的那些阻力是什么。
毕竟其虽然是皇帝,可是干活还是需要
倘若是
“父皇,儿臣还是维持原先的意见。”
顾修说道:“若是想要我大乾继续强大,站在天下之巅,这个改革,势在必行,闭关锁国,绝非好事。
外面的世界很大,就比如外面的玉米,甚至不止玉米,有着许许多多的东西,可能都是我大乾需要的,不解除海禁,我大乾如何获得?
难道真的就靠咱们派出一条条船去找吗?
那样,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虽然我知道父皇,还有诸多官员瞧不上商人,可是番薯不也正是那些商人带回来的吗?
没有这些商人,又如何能够得到番薯这样的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