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1章 无一战败
咸阳的秦王殿内,气氛庄重而肃穆,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
嬴政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身姿挺拔,犹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
他的手中捧着一份来自楚地的军报,那纸张在他的手中微微颤抖着,仿佛也在为这胜利的消息而激动。
嬴政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透露出一种无法言喻的满足感。
“很好!”嬴政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如同洪钟一般响亮。这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久久不散。
“武安君不愧是我大秦的柱石,一年时间就将楚国给灭了,实在是令人惊叹!”嬴政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武安君的赞赏和钦佩。
他的目光如炬,扫过朝堂上的百官。百官们感受到了嬴政的目光,纷纷跪地,齐声高呼:“大王圣明!”这呼声如雷贯耳,在大殿中激起阵阵回响。
嬴政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这微笑虽然很淡,但却让人感到一种无法抗拒的威严。
“寡人本以为这个计划的实施需要四到五年的时间,没想到武安君如此厉害,短短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这一壮举!”嬴政的声音中依然充满了感慨和惊叹。
朝堂上的百官们对此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惊讶,自从陆尘的名字出现在朝堂之上,他所带领的军队就如同战神降临一般,百战百胜,无往不利。
每一次传来的都是捷报,无一败绩。
多年以来,陆尘为大秦立下了无数的战功,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了大秦军队的象征。
不仅是大秦的百万锐士将陆尘视为战神,常胜将军,就连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对他充满了敬意和钦佩。
“臣等恭贺大王!”朝堂之上,群臣齐声高呼,声音如雷贯耳。
“武安君再立奇功,自此以后,天下间就只剩下齐国,大秦统一之日指日可待啊!”一名大臣激动地说道,满脸喜色。
“大王开创千古奇功,实乃我大秦之幸!”另一人附和道,语气中充满了敬仰之情。
满朝文武对着嬴政恭贺道,言辞之间,尽是对他的赞美和对大秦未来的信心。
嬴政坐在王座上,面带微笑,看着下方的群臣,心中颇为得意。
他深知大秦能有今日的成就,并非他一人之功,而是众多臣子和大秦锐士共同努力的结果。
“大秦能有今日,非寡人一人之功,诸卿,大秦锐士皆功不可没!”嬴政大笑着说道,声音洪亮,传遍整个朝堂。
他的弟弟陆尘立下了旷世奇功,这让他这个做哥哥的感到无比的高兴。
一年前,当他得知陆尘动兵之后,心中暗自窃喜。
他深知楚国内部正处于混乱之中,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于是,他果断地采取行动,巧妙地推波助澜,让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这个计策让他感到非常满意,因为他原本预计要灭掉楚国并非易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打一场持久战。
然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仅仅过去了短短一年,陆尘竟然又给他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巨大惊喜。
“启禀大王,武安君再立奇功,当重赏啊!”蒙毅站出来,高声喊道,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犹如一声惊雷,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
此言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文武百官们面面相觑,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脸上都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神情。
有的人面露嫉妒之色,心中暗自怨恨陆尘的光芒太过耀眼,抢走了他们的风头。
有的人则是一脸的无奈,觉得自己与陆尘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还有人在心中暗暗嘀咕:“这陆尘也太厉害了吧,又立下如此大功,这可如何是好啊?”
嬴政坐在龙椅上,面带微笑地看着朝堂上的众人,对于他们的反应似乎早有预料。
他缓缓地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武安君此次立下如此大功,理应重赏!”
蒙毅见状,赶忙起身附和道:“大王所言极是,武安君之功,实乃我大秦之幸也!”
嬴政满意地点点头,接着下令道:“传寡人诏谕,赐武安君万金,万布,万奴仆,并赐与楚国,燕国,魏国公主,给予武安君为妾室!”
这道诏令一下,满朝文武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万金,万布,万奴仆,这赏赐已经是相当丰厚了,而赐予三国公主为妾室,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然而,对于陆尘来说,这些赏赐或许并不是他所真正需要的。
“大王圣明!”
尽管心中有些嫉妒和不满,但文武百官们还是齐声高呼,毕竟嬴政的决定已经做出,他们也没有理由去反对。
而且,相比起陆尘的功劳来说,这些封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了。
“武安君当真是艳福不浅啊!”有人惊叹道,“如今除了我大秦,还有齐国的公主之外,诸国公子都成了他的妾室了!”
“是啊,虽说那些国家都已经灭亡了,但她们毕竟还是公主,身份地位摆在那里呢。”另一人附和道。
“一个男人若是能够迎娶一个公主,那就已经是祖上烧高香了,可武安军陆尘竟然能够同时迎娶诸国这么多的公主,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有人感叹道。
“就是啊,这可真是让人羡慕不已啊!”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不过,大王也有好几个女儿呢,你们说以后会不会……”有人突然话锋一转,引起了众人的兴趣。
一时间,文武百官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纷纷。有的说陆尘如此受宠,说不定真有机会迎娶大王的女儿。
有的则认为陆尘虽然战功赫赫,但毕竟出身低微,大王恐怕不会将自己的女儿下嫁给他。
众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就在这时,王绾站了出来,他恭敬地对嬴政说道:“启禀大王,如今楚国已定,粮草辎重是否不需要再征集了呢?”
“以目前运往楚地的粮草数量来看,或许足以支撑我大秦的三大营三月之用。”
嬴政面无表情地看了王绾一眼,然后威严地说道:“继续。”
“大王啊,这几年来,咱们大秦一直在不断地征战,可谓是战火纷飞啊!”
“先是灭掉了韩国,那时候,咱们从各地粮库储存的粮草里,就已经消耗了一半之多啊!”
“接着又去攻打赵国,囤积的那些粮草,也都被消耗得干干净净!”
“再往后的灭国之战,咱们大秦的粮草供应就已经非常紧张了,几乎到了告急的地步啊!”
说到这里,王绾的语气显得有些沉重,他接着说道:“如今要去灭掉楚国,所需的粮草可都是从大秦各地,甚至是原来那些诸侯国的疆土上,通过增加赋税才好不容易凑起来的呢!”
王绾深深地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可是,大王您知道吗?”
“这粮草的问题,已经让民间的百姓们苦不堪言啦!”
“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都吃不饱饭,饿得前胸贴后背的,对咱们大秦可是怨声载道啊!”
“而且,连续这么多年的征战,已经把咱们大秦未来五年的赋税都给消耗殆尽了啊!”
“如果再继续运送粮草去前线,恐怕会把咱们大秦给彻底拖垮啊!”
王绾的面庞上缓缓浮现出一抹无奈的神色,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心中正被某种沉重的忧虑所笼罩。
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战争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这不仅是一场残酷的厮杀,更是一场对钱粮的巨大消耗战。
尽管大秦的军队以其强大的战斗力而闻名于世,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击溃其他诸侯国,但这背后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却是难以估量的。
百万大军出征,那所需要的粮草数量简直就是一个令人咋舌的天文数字啊!这庞大的开支,足以让任何一个国家都感到压力山大。
而且,对于那些投降的士兵,大秦还需要进行妥善的安置和收编。这无疑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钱粮的有力支持。
作为大秦的相邦,王绾肩负着无比重要的责任。他掌管着国家政务的处理,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荣辱。
他深深地明白,如今大秦的国库已经亏空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问题,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燃眉之急。
经过长时间的战争,大秦的国力遭受了巨大的损耗。要想让这个国家重新恢复往日的繁荣昌盛,至少需要五年,甚至更多的时间。
这无疑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过程,需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武安君动兵攻齐了!”嬴政惊愕不已,这个消息让他感到意外和震惊。
嬴政的话音刚落,满朝文武的神色瞬间发生了剧变。
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大王,还请速速下诏阻止武安君!”一位大臣焦急地喊道。
“大王不能再这样耗下去了!”另一位大臣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