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身着便衣,从一个个民宅中冲出集合,集结完毕的队伍手持97K武器,向着东城们发动了突击。
“不好,有内应!”一名守城士兵惊恐地大喊道。
李锐武听东城门处传来的喊杀声,脸色大变,急忙带着一队亲兵赶往东门。
然而,等他赶到时,东门的守军已经被打得节节败退,陈家军的内应们打开了城门。
早就已经在城外等待着的陈家军骑兵见状,立刻策马狂奔而入。
“杀!”赵大牛一马当先,率领骑兵冲进了沧州城。城内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喊叫声、哭喊声、厮杀声求饶声交织在一起。
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仅有三千守城军的沧州城易主。
随着沧州城的被攻占,赵大牛继续率领先锋军北上,沿路所过县城,没有陈家军的一和之敌。
陈平安则是沿着京杭大运河坐船走水路,一路悠哉悠哉,很是轻松惬意。
崇祯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京城,正沉浸在年关喜悦气氛中的崇祯帝在收到陈家军反叛消息的时候,一下子就蒙了!
“我陈家军儿郎,背井离乡,奔赴异国战场,刀山火海,在所不辞。为的是百姓的尊严,为的是百姓的安宁。他们怀揣着对家国的忠诚,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却在马革裹尸后,连应得的抚恤都难以落实。”
“家中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望眼欲穿,盼来的不是儿子的归期,而是生活的绝望;家中妻儿,失去顶梁柱,孤儿寡母,艰难度日,朝廷却视而不见。”
.........
“朝廷视我陈家军如敝履,我陈平安尽起山东,辽东,东江镇三十万大军,誓为我马革裹尸之八万陈家军英灵讨回公道。”
檄文虽白,却将阵亡将士家属的悲惨境遇公之于众,强烈谴责朝廷的冷漠与不作为。
看着这全篇都是白话的为阵亡异国他乡、为国捐躯八万陈家军士卒讨回公道檄文,崇祯帝暴怒异常,立即召集内阁以及六部大臣议事。
崇祯帝在龙椅上猛地站起身,双手狠狠一拍桌案,震得御案上的笔墨纸砚一阵乱颤。
他的双眼瞪得浑圆,满是血丝,咆哮道:“赳赳武夫,粗俗不堪,这陈平安好大的胆子!竟以这等荒谬理由兴兵犯上,全然不顾朕对他的信任与恩赏。朕委他重任,守边疆、御外敌,他不思尽忠报国,却因区区抚恤金一事,大动干戈,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实在是狼子野心!”
“他口口声声为将士讨公道,实则是借机谋逆,妄图颠覆我大明江山!那檄文之中,满是对朝廷的污蔑与诋毁,蛊惑百姓,煽动军心。”
“朕日夜操劳,为了这江山社稷殚精竭虑,国库空虚,全力围剿逆贼,皆是为了大明百姓能安居乐业。他陈平安身为臣子,非但不体谅朕的难处,还起兵造反,简直罪无可恕!”
“朕原以为他是可堪大用的良将,能为朕分忧解难,谁知竟是个心胸狭隘、不识大体之人。如今他公然反叛,一路攻城略地,所到之处生灵涂炭。”
“他若真为将士着想,为何要让更多人陷入战火,让更多家庭妻离子散?这分明是他一己私欲作祟,想要挟朝廷,满足他的贪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