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略作停顿,目光转向赵云,又继续道:“小侄此番与赵将军同行,正是奉命前往吴郡联络孙文台将军。孙氏坐拥江东,兵精粮足,若能与我主及曹操联军共讨袁术,则逆贼可平,汉室可安。”
诸葛玄闻言,眉头微蹙,沉吟道:“袁术僭越称帝,乃大逆不道之举。不过孙文台此人……”他略一迟疑,似在斟酌言辞,“孙氏与袁术素有旧怨,前番汝兄子瑜随孙伯符过此处时,来见过老夫一面。听闻如今南面孙氏与袁氏战事已毕……我看孙氏未必愿意轻易出兵。”
诸葛亮微微一笑:“叔父所虑极是。正因如此,主公才特遣小侄亲往。孙将军雄踞江东,亦知大义所在。袁术逆天而行,天下共讨之。孙氏若能与联军合力,不仅可除国贼,更能彰显其忠义之名,于江东基业亦大有裨益。”
诸葛玄听罢,缓缓点头:“孔明所言有理。只是此行路途遥远,务必小心。”
赵云此时拱手道:“先生放心,云受主公军师之命,必护孔明周全。”
诸葛玄见赵云神色坚毅,心中稍安,叹道:“有赵将军相伴,老夫自是放心。只是……”他看向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忧色,“你兄长子瑜如今在孙文台麾下任职,你此番前去,或会与他相见。汝兄弟各为其主,须得谨慎行事。”
诸葛亮闻言,神色从容,微微拱手道:“叔父所虑,小侄明白。其实此番南下,我师刘德然先生曾举荐小侄前往,正是因此。兄长在吴地任职,如今又受孙将军重用。我师此举,亦有成全我兄弟情谊之意。”
他稍作停顿,目光清澈而坚定,继续道:“何况小侄此行联络孙氏,乃是为共讨逆贼,匡扶汉室。兄长虽在孙氏麾下,但讨伐袁术乃天下大义,孙氏亦不会坐视不理。此行公私两便,并无冲突。”
诸葛玄听罢,眼中忧虑稍减,缓缓点头:“刘德然素有远见,他既如此安排,想必已有周全之策。只是……”他略一沉吟,终究叹道,“罢了,你自幼聪慧过人,行事稳重,老夫也不再多言。只望你兄弟二人能借此机会,一叙亲情。”
诸葛亮微微一笑,恭敬道:“多谢叔父体谅。”
赵云在一旁见状,亦适时说道:“先生放心,孔明此行乃为天下大义,孙将军亦明事理之人,必不会为难。若有需要,云亦会竭力周旋。”
诸葛玄闻言,展颜笑道:“有赵将军此言,老夫更觉安心。好,既如此,你们且先歇息,待晚膳时再详谈。”
诸葛亮与赵云齐声应下,随后在仆人的引领下,各自前往厢房休整。
诸葛玄捋须沉吟,目光深邃,心中暗忖道:“刘玄德大军要从徐州过,倒是不难。徐州上到州牧陶谦,下到平民百姓,无不念刘玄德的仁名。玄德若借道南下,陶谦必欣然应允,甚至可能助以粮草军资。”
他眉头微蹙,指节轻轻敲击案几,继续思量:“只是要进豫州与曹孟德会合,可还隔着豫州刺史孔伷。此人虽名义上为汉臣,却暗怀异心,首鼠两端。前番关东诸侯讨董时,他便逡巡不前,如今更与袁术暗通款曲……只怕刘玄德此去,孔伷这个刺史是坐不安稳了。”
想到这里,诸葛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之色,暗道:“曹操枭雄之姿,岂容他人掣肘?孔伷若识时务,或可保全性命;若执迷不悟……”他微微摇头,轻叹一声:“豫州局势,恐将再起波澜。”
此时窗外竹影婆娑,沙沙作响。诸葛玄收回思绪,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目光转向厅外渐沉的暮色,心中感慨:“乱世之中,能者辈出。孔明择主而事,投身这风云激荡之局,不知是福是祸……”
他忽又想起赵云方才英武沉稳之态,稍觉宽慰:“好在有赵子龙这般人物相伴,或可逢凶化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