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旁白声响起。
【一口气看完明朝历史上的着名太监】
天幕话音刚落,崇祯皇帝眼里闪过一丝了然。
“东汉太监捞钱,唐朝太监弄权,明朝太监人均一颗名垂青史的心……”
崇祯皇帝万万没有想到,明朝因藩王供养制度失去的口碑,竟然要靠一群太监赚回来。
【大明王朝奇葩皇帝多,奇葩太监更多】
【宦官干政这种在大明王朝属于基操而已】
【已经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了】
【名垂青史,以身殉国才是他们的毕生追求】
……
大秦位面。
嬴政板着脸,神色晦暗不明,细看之下,眼中还有一抹微不可察的恨意。
他厌恶地蹙起了眉头,低声骂了一句:晦气。
“寡人怎么想起他了?”
想起那人与赵姬生下两个孽种,嬴政只感觉胃中一阵翻江倒海,他别过头,咬牙切齿道:
“当初应该先把他变成真太监,再车裂之。”
……
【第一位:郑和】
【郑和原名马和,小名三宝】
【幼时以宦官身份入燕王府当差】
【他跟随燕王朱棣起兵靖难】
【郑和随从有功,被朱棣赐姓为郑,成为内官监太监】
【至此之后,改名为郑和】
【郑和对朱棣忠心耿耿加之能力突出,他备受朱棣信任】
【之后朱棣委任郑和为下西洋总兵一职】
【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经事成祖、仁宗、宣宗三朝】
【郑和率领大明船队一共7次下西洋】
【二十八年间,郑和到达南海及印度海洋沿岸 30 多个国家】
【他一路宣扬大明国威,使得万邦来朝】
【他发展海外贸易,传播华夏文明,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宣德五年,郑和再次奉命下西洋】
【宣德八年,于返程途中病逝】
弹幕:
“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但大明却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文官集团不让,影响他们走私挣大钱。”
“说到底还是太文明了,没有做那些丧心病狂的事情。”
“大明王朝实力这么强,却没有一块海外地盘。”
……
大明位面。
郑和望着天幕上的弹幕,哭笑不得。
“大明虽怀柔,但带的却是灭国的实力。”
“至于为什么没有海外地盘,大约是因为我们……善?”
……
【正是有了郑和的出现,为明朝后面所有的太监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郑和的事迹告诉他们,即便他们身体残缺,只要做得很好,一样可以流芳百世】
……
大汉位面。
蔡伦捧着新改造好了的纸,激动得双目赤红。
原来太监也可以史书留名吗?
“我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经过挫、捣、炒、烘,造出了新的纸。”
蔡伦将纸张高高举起,阳光透过纸张,在地上留下一片阴影。
“这种纸张轻薄,易保存,便于书写。”
“郑和可以留名,我亦可以。”
……
【第二位:汪直】
画面一转,一位阴柔的男子出现在天幕上。
“东厂管得了的,我要管。”
“东厂管不了的,我更要管。”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这就是西厂。”
历朝历代的古人直接被这霸气侧露的宣言给惊呆了,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强烈的压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