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九章 谢小鸾病(2 / 2)

崇祯帝弯下腰去,小心翼翼地从地上拾起那顶属于徐光启的纱翅官帽。他轻轻地弹去上面沾染的灰尘,然后双手郑重地将其重新戴回到徐光启的头上。

"徐师,您快快请起,如今这朝廷可是万万离不开您老人家呀。" 崇祯帝一脸恳切地说道,眼中满含着对徐光启的敬重与依赖。

崇祯帝深知其中缘由,他不想让徐光启心中的误会愈发深重,于是决定不再隐瞒,直接把话给挑明了:"徐师啊,那张好古虽身在诏狱之中,但那不过是暂时的关押罢了。在狱中,他有美酒佳肴相伴,并未受苦。只要待事情调查清楚之后,朕自会将他安然无恙地释放出来。所以呢,徐师,您还是赶紧起身坐到椅子上去吧!"

徐光启听到崇祯帝如此坦诚相告,心中的担忧稍稍减轻了一些。他顺着崇祯帝的话语站起身来,缓缓走到椅子旁坐下。

然而,刚刚落座,徐光启便迫不及待地开口道:"皇上,微臣的两名弟子皆已身陷诏狱。特别是那张好古,他对我朝所做出的诸多贡献,想必皇上也是心知肚明的。可仅仅因为他替自己的师兄求情,皇上您竟然就要将他打入诏狱,甚至还欲取他性命,这是否有些过于严苛了?"

崇祯帝微微皱了皱眉,解释道:"朕何曾想要他的性命?只不过是想借此挫一挫他近来日渐滋长的骄纵之气罢了。毕竟,他最近确实有些过于骄傲自满啦!"

徐光启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深知这不过是崇祯皇帝一时气急而说出来的狠话罢了。想当初,崇祯帝可是撂下过狠话,谁敢替孙元化求情,那就一概同罪论处。

然而,事情却因张好古在宫门前那一跪变得复杂起来,这下可好,原本私下里的求情之事瞬间被摆到了明面上,这无疑是将皇帝逼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使得皇帝不得不面对众人的目光和舆论压力,难以轻易收回之前所说的话。

即便是徐光启亲自出马为自己的得意大弟子孙元化求情,那也是无济于事。毕竟,孙元化这次实在是令皇帝太过失望了。要知道,崇祯帝对孙元化寄予了厚望,破格提拔这个只有举人身份的人担任一省巡抚之职,而且还是专门负责掌管前线事务的重要官员。

可到头来呢?登莱地区战事连连,老百姓们被迫背井离乡、四处逃亡,大片国土沦陷敌手,国家颜面尽失。如此糟糕的局面,怎能不让崇祯帝龙颜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