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庄村有村碑了,村名就写在由三色鹅卵石铺就的路面上,那段曾经千沟万壑的土坡现在变的煞是好看,远远看去就跟一块花布似的。
对于有了这样一块村碑,村民们深以为傲,甚至跟李怀溪提议接下来路全部都用鹅卵石来铺。
对于提出意见的人,李怀溪一一给他们打消了这个念头。
要知道小庄村的村口离着外面的官道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都是村里的先辈们从山上开出来小道,中间弯弯绕绕走路都要一个时辰。
要是把这段路也用鹅卵石铺上,那今年大家就别干其他的活了。
跟村民们讲清楚后,李怀溪带着大家开始向官道进发。
村外的路有别于村里,由于是纯粹的野外环境,所以野草长的肆无忌惮,部分路段更是荆棘遍布,灌木丛生。
李怀溪每次赶着驴车走这样路段的时候还特意用车轮照着灌木压一遍,想着多少能控制一下它们的长势。
但事实证明,斩草不除根,等于白干。
不管是野草还是灌木,车轮碾压带来的效果都微乎其微,即使是在赵明中和孙成两波车队持续的摧残下,路上也只是留下了两道车辙,其他地方该怎么长还是怎么长。
除了这些野草灌木之外,路上的乱石也是问题,不怪前几天村里的老头们干着干着就干不下去了,实在是路上的石头太多了,捡不完,根本捡不完。
要都是碎石还好说,这条路上还有一些来历不明的大石头,有的横亘在路中间,有的卧在路边,无一例外都是需要两个人才能合抱过来的巨石。
对于这些拦路虎,就连村里年纪最大的老头都不知道它们的来历,只记得从自己记事起这些石头就存在了,不知道是哪年哪月滚到路上的,还是建村的时候本来就有的。
由于这些石头太大,一两个人也搬不动,再加上大家也不想在这上面浪费宝贵的精力。
所以多年来这些石头也没有挪过地方,村民们不管是走路还是赶车,都是小心绕着走。
要修这样一条路,对于手握普通农具的村民们来说难度很大,但难度再大也得干,不把这段路修好,小庄村还是跟野村无异,村民出门还是要在这条路上耽误大量的时间,赵明中和孙成的车队进出也会有诸多不便。
为了把这段路啃下来,李怀溪决定给村民们更换一波新装备。
之前那批凿水渠的鹤嘴锄这两年一直在山上用来开采石灰石,到现在锤头快要磨没了,村民们手里的第二把兵工铲也在各种高强度的使用中缩小了一号。
李怀溪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把能换的都给大家换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手里的家伙儿好用,干起活来才能事半功倍。
挑了个日子,李怀溪出门了,村民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只知道他回来的时候拉了一车的铁家伙。
鹤嘴锄、兵工铲、锤子、钎子,全部都是精铁制作。
造型跟之前一样,像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每一个拿在手上都是沉甸甸的,一如既往的让人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