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什么时候,都别把人逼到死路上(第一更)
十一月中,雍王大婚之后,皇帝皇后东巡骊山。
因为京兆杜家被皇帝严查而引起的风波,逐渐的平息了下去。
可即便是如此,长安城中依旧风言不休。
不过更多的人还是在嘲讽杜氏,虽然都知道杜氏有错,但是错到这么离谱,多少也有些少见。
杜氏自己也是有苦难言,但可惜,相关的人等被炸死的炸死,被没入少府的被没入少府,根本没法查。
他们自己又被皇帝狠狠的罚了一笔钱,想要做些什么,但可惜,杜构和杜荷两兄弟根本不管。
至于宫中的杜妃,也因为此事,被皇帝冷落。
就在他们私底下稍微有些小动作的时候,宫里突然传出消息,杜妃有孕。
一下子,杜氏所有的小动作都停了。
甚至他们开始自查,很多的暗中不干净的事情,开始清洗痕迹,手脚快点惊人
……
骊山,温泉宫。
长生殿。
坐在山腰的大殿中,可以俯瞰整个温泉宫,还有大半骊山的景色。
李承乾放下手里的密奏,递给一旁亲手给他斟茶的苏淑,微微摇头道:“可惜了,杜氏太聪明了,杜妃一有孕,他们立刻就收敛了一切的手脚,专心等待这个孩子出世。”
苏淑抬头看了李承乾一眼,很平静的说道:“这一切不正是在陛下的算计当中嘛,陛下那几天特意恩宠杜妃,不就是希望给杜家一条后路,避免事情过激吗”
“朕的根本目的,不过是安抚杜荷和杜行本他们这些人而已。”李承乾轻轻笑笑,说道:“只要朕还恩宠杜妃,那么他们就会以为是自己的问题,而不会多做什么。”
“那么他们做什么了吗”苏淑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还能做什么”李承乾摇摇头,叹声说道:“不过是有些利益受损严重的人,暗中窜连而已,最多在朕看不见的地方做些手脚,他们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都说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可陛下还是一直盯着。”苏淑似笑非笑的看着李承乾。
“呵呵!”李承乾笑笑。
他真正盯着的,又哪里是仅仅杜氏一家,还有韦氏啊!
可惜,自从杜氏出事之后,韦氏第一时间就清洗了自家在暗中的一切恶钱之事。
不仅是杜氏和韦氏,当李承乾让长孙无忌负责清查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几乎所有收到消息的人,在这一段时间全部都安静了下来。
长孙无忌能在多少年来一直稳坐尚书左仆射的位置,就是因为他对天下世家太熟悉了。
如果他真的下死手,不知道多少人家要倒霉。
所以,李承乾仅仅让长孙无忌出面,就足够让所有人收敛手脚了。
当然,收敛手脚归收敛手脚,如果谁真的损失惨重,也不是一个长孙无忌就能够随便压得住的。
……
李承乾接过苏淑递过的茶杯,淡淡的说道:“其实若是有人要动手脚,恰好又逢天时地利,说不定还真的会有什么事,就比如今年的九成宫,夏天时就被洪水冲垮了一些……
可若是有人趁机在山里提前积水,然后又埋伏木桩,趁着洪水一泄而下……”
“那是刺君,那是谋逆!”苏淑猛然抬头,看向李承乾道:“陛下,不会真的有人打算在九成宫做些什么吧”
“朕哪里知道”李承乾笑着摇摇头,说道:“朕不过是看军前军报,又恰好看到此事,才心中有所想法的。”
“最好是这样。”苏淑故作凶狠的举了举拳头。
李承乾不由得笑了起来,但侧过身的瞬间,眼神闪过一丝凌厉。
什么时候,都别把人逼到死路上。
尤其是你在没有把握将别人彻底斩尽杀绝之前。
“对了,陛下,广州都督杜正伦和兰州都督杜凤举,不一样也是京兆杜氏的人吗”苏淑突然间提起了另外两个人。
如今的大唐,杜氏极盛。
不仅有杜荷杜构兄弟,还有前礼部尚书杜行本,以及广州都督杜正伦和兰州都督杜凤举这些深受皇帝信任的人。
其他还有众多的杜家刺史,分散天下。
“简单来说,京兆杜氏分南曲和北曲。”李承乾稍微停顿,说道:“杜荷杜构兄弟,还有杜淹一脉,都是出于南曲子弟,但兰州都督杜凤举是北曲一脉,至于杜正伦出身洹水杜氏,与京兆杜氏同出一祖,但支系较远。”
苏淑恍然的点头,这一次查的都是南曲的人,而且皇帝还多留有情面,杜凤举和杜正伦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不止如此。”李承乾笑笑,说道:“当年杜正伦曾请求与京兆杜氏同谱,却被拒绝,所以他和北曲走的近。”
京兆杜氏主要是南曲当家,所以南曲说不让杜正伦连宗同谱,这件事情自然就成不了。
“那么现在呢”苏淑忍不住开口,问道:“杜都督如今是广州都督,银青光禄大夫,只要再进一步就是宰相,杜家人不会这样都还拒绝吧。”
“谁知道呢”李承乾摇摇头,说道:“等过几年朕将杜卿调回来再说吧。”
苏淑有些担忧的看了李承乾一眼,说道:“好吧。”
李承乾搂住在一旁坐下的苏淑,轻轻笑道:“没有必要担心什么,杜家的事情,朕的目的,不过是消耗一下,不要让他们太膨胀,而很明显,杜家领会到了朕的意思。”
如果杜倪没有成功有孕,杜家依旧小动作不断。
李安俨,丘神勣,甚至丘行恭,梁建方,都是李承乾为他们准备的屠刀。
谁让杜家率先露出破绽了呢
“对了,陛下,臣妾听说这次从杜氏收缴了不少的土地”苏淑抬头,问道:“陛下打算怎么用”
“怎么,皇后有想法”李承乾有些惊讶的看着苏淑。
“没有,妾身只是好奇。”苏淑想了想,问道:“陛下,会将这些土地,分给那些无地的平民吗”
“不会!”李承乾直接摇头,说道:“这些东西,朕会先给军中有功的将士,每多一批这样的人,你我在长安城,就能够睡的更加安稳。”
军中的将士,才是李承乾所选择的拉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