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同藤结瓜,各有不同(1 / 2)

铁窑

与山中的腥风血雨相比,这几天的铁窑除了许山海他们来到的那天之外,可以用平静如水来形容。

在窑工们的帮助下,跟着许山海前来的孩子们,很快就有了几栋专属于他们的大木屋,以及四面通透的学堂。有了王恩祖的操持,不但许山海不用担心生活方面的事,就连沈南秋都有她专属的小木屋。

来到铁窑的第二天,孩子们一大早,天还没亮便被王恩祖赶了起来。

几十个睡眼惺忪的孩子,被编成一个小队,跟在由王恩祖带领的窑工后面,绕着铁窑一圈又一圈的跑操。

天亮之后,稍作休息,不用下窑的窑工们又被分成几个小队,在王恩祖和一些老兵的督促下,开始进行队列、对抗的操练,那些孩子无一例外也跟在一旁学习。

自打王恩祖来到铁窑,除了正常的生产之外,窑工们像是又多了一重身份——军汉!

所以,此时的铁窑,如果没有堆积如山的矿石,在外人看来,几乎就是一座兵营。

而晌午,吃过饭之后,王恩祖带着不用下窑的窑工继续操练,孩子们则回到一间大草棚里,在沈南秋的教绶下,开始读书识字。

对开矿、冶铁毫无兴趣的王恩祖,自打来到铁窑,除了监督窑工们正常的挖矿之外,整天无所事事,铁冶厂那边更是几天都见不到他的身影。

幸好,之前楚文勇在的时候,已经把各项事宜安排妥当,并且几处关键位置上都有自己人,所以,即便王恩祖啥都不懂,整个窑口和铁冶厂也能按部就班的正常运转。

也正是这样,闲得几乎浑身要发霉的王恩祖才想出了把窑工组织起来,带着他们操练的主意。

眼下,许山海的来到,有了倚仗的他,更加放飞自我,索性把铁窑的所有事务统统丢给了许山海。

所以,在铁窑安顿好了的第二天,许山海便开始忙碌起来。

他先去到窑口,与几个窑工小头目交谈一番,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窑工的整体情况,她想尽早把铁窑的产量、影响出矿的问题统统掌握。

之后,他还要去到铁冶厂,分别与几位大工聊上一会儿,毕竟,把矿石炼成有用的钢铁不像挖矿那般简单。更何况是在所有条件都如此简陋的前提下。

待把窑口和铁冶厂都走遍之后,许山海才能回到属于他的那间小屋。在原木和木板拼起来的桌前,研好墨、铺开纸张,给孩子们开始撰写一本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数学课本。

直到小屋的门被敲响,他才匆匆收拾一番,去往大草棚。

因为,他要去给孩子们上课,让他们从最基础的算术开始,慢慢的掌握计数。

与此同时,方才还在草棚内教孩子们识字的沈南秋,也会找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坐下,像其他孩子一般,认真的听着许山海的讲解。

就这样,在外人眼里,许山海毫无波澜的安顿了下来,一副安心在铁窑度日的模样。

那边厢,渠黎山中的营寨,在楚文勇的坐镇之下,一如往日般的操练着招募而来的新人。

之前放出去的几个打大户的小队,进展也颇为顺利,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把渠黎镇周边的十几个村子全都拿下,并且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分田地。

可是,与林宗泽相比,这几个小队所取得的成绩,好像就不怎么够看了。

带着一千多已有些许战力的人马,林宗泽从州城出发,仅仅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便把新宁州通向外界的几条官道全部打通,把敢在官道、隘口设卡的巡检统统消灭。

在这个过程中,林宗泽还顺手铲除了几个名存实亡的百户军所,同时缴获不少的兵器、粮草。

随着官道被打通,沿途的几个镇子也被林宗泽不费吹灰之力拿下。

一路走一路打,林宗泽的队伍还一路接收投奔而来的各式人等。

直至半个月后,林宗泽轻松拿下一处山隘处的关卡,停下来修整时才发现,带出来的一千多人的队伍,此刻已经膨胀到了接近四千人。

望着队伍中,一多半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人,林宗泽明白,他必须回去了。

他要把队伍带回州城,然后把新加入的那些人,送回山寨去从头操练,而不是,带着这样一支宛如逃难的队伍继续四处征战。

-------------------------------------

吊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