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不长眼的夏侯霸就在一旁提醒,九品中正制推广以来,各州郡分别推选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再经司徒府复核批准,最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按照这个规则,天水的中郎能评个下中就不错了(姜维本身家世不显,又丧父,还是边陲之人,家世、行状在定品的时候都吃亏),在魏国肯定不好出头,武将的选拔虽然不像文官那样受到评品的影像,但也要看武艺和军事才能以及威望,若是有世家大族的推荐与支持就更容易脱颖而出,但是在天水只偶尔打打羌人的中郎同样比不过将领们的子嗣。
于是曹真眼看着帐外无人,抽了夏侯霸后脑勺一下。
在曹真的清点中自动忽略的张雄此时依然在功德林。
魏军在凉州的战败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了。被陆续运来功德林及附近战俘营的魏军战俘有将近四万人,这个数字已经接近大将军麾下将近四分之一的军队,虽然其中大部分是辅兵,但考虑到必然还有一部分战死的士兵,所以张雄判断此次失败对魏军而言依然是伤筋动骨的损失。
当这些魏军战俘刚刚来到功德林时,大部分人心中满是惶恐与绝望——他们听闻和见识过太多战场上被俘后的悲惨遭遇,并认为等待自己的将是无休止的劳作和打骂虐待,运气好点的可能会被贩卖到大户人家为奴(不开玩笑,这个时候大户家的奴仆和隐户过的比军户好得多,因为奴仆和隐户会被大户视为自家的财产,而军户的生活嘛,懂得都懂),运气不好的则会在田间劳作到死。
事实上最早一批和张雄一起的魏军也有这个担忧,不过他们被俘得更早一些,也听闻过上一批被俘魏军的遭遇,所以在进入战俘营后很快就适应了当地的生活。
由于当时正在打仗,所以不可能让这些俘虏去干农活(而且第一批被俘的几百魏军都是精锐,虽然也能干农活,但并不如军户那样熟练),所以这批俘虏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给自己盖房子住,徐质这样的中层军官可以两人一间房,至于普通的俘虏则是十人一间的大通铺。
由于听说过汉军的俘虏政策,这批俘虏便安心在营中等打完仗。徐质作为其中官职最高的将领(张雄是临时拉出来历练的,这些士兵只是临时听命于他,并非他的部曲)在跟徐邈和张合讨教了之后甚至觉得在此做工也是个可以接受的选项。
若是蜀军胜了他们短期内自然不用再打仗,若是魏军胜了,将来杀到这里,他们也没有投靠汉军与魏军为敌,仅仅是因为寡不敌众被蜀军抓了起来,横竖不吃亏。